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听起人们常常谈起四书五经,其中的四书便是《大学》、《》、《孟子》、《中庸》。每一本书都饱含了很多哲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大学》中曾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

听起人们常常谈起四书五经,其中的四书便是《大学》、《》、《孟子》、《中庸》。每一本书都饱含了很多哲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大学》中曾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这可是它的宗旨,是非常值得深究一番的。今天小编给您说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快来一起看看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是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儒家修身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大学》里面的内容,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译文如下: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知识;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知识;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治理好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

清代人崔述认为:“凡文之体,因乎其时……《大学》之文繁而尽,又多排语,计其时当在战国。”(《洙泗考信录·全录》)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

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解释有三:1.博大之学。即博大精深的学问。2.大人之学。相对于小学而言。古代八岁之后十五岁之前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打扫卫生,跟大人对话,礼貌礼仪,字音字形意义即识字等等。3.古代的学府,太学。

道意有二:1.目标。2.宗旨。对于上大学的人来说他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办大学的人来说它的宗旨是什么。虽从两个层面分说,但目的都一样。都是后面说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第一个明的意思是使什么东西明亮起来,第二个明的意思是光明。德是品德,德行。合起来说就是让我们内心本有的光明品德明亮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之所以会互见,良莠不齐,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变坏是因为心灵蒙受了污染因此遮蔽了内心本有的光明,良善。明明德就是扫除心灵的污染,让自己的心灯明澈。这个说法我认可,也接受,只是觉得有点玄,不实际。明明德其实也是自我启蒙,就是让自己明白道理,学到真知灼见,从而认识世界认清世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亲民解释有二:1.亲近民众。2.新民,让民众改过自新,做一个新人。也可两个意思都用,新民必然是以亲近民众为前提,不亲近民众怎么能够改变民众?前面说明明德是自我启蒙,那么新民就是启蒙民众。自我启蒙是对自己负责,启蒙民众是对负责。自己明白了道理也要让别人明白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这是一个人应有的责任。新民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推己及人,用的话说就是自度。

先觉者启蒙后觉者没有错,可是启蒙的边界在哪里?启蒙总不能是无边,无限启蒙。人类的思想品德或者现实生活共同走到什么地步就不需要前进了?

后面说,止于至善。至善就是最好的善。到此无以复加。对于思想上来说,最好的善大概就是没有一丝念。对于现实生活,最好的善或者说至善之地是个什么状态?现实生活当中会不会有一个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那么是不是至善之地?用矛盾来来分析,不是至善之地。因为一切都会有矛盾,有矛盾肯定会有斗争,有斗争就需要变革,变革也就是要发展,所以不是至善之地。世界上也不会存在不论好坏,可以凝滞固化的。启蒙当然也不会有边界。只是发展的一个过渡期,即使将来实现了,可能还会有一个新的什么等着我们去实现。永不自满,从来悲壮,因其悲壮,所以伟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理论上来说有没有至善之地?的人都明白,最好,如果说是至善之地,那么的过程就是大学的目的。即自己觉悟成了,上了天的人带着后学一起上。 

(0)
上一篇 2019年8月5日 上午5:43
下一篇 2019年8月5日 上午5: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