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也是名著之一,虽然说他的故事情节读起来很无味,不像其他的三部哪有趣,但是它的文学以及历史价值还是很高的,其中,贾母和黛玉都是里面重要的人物角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贾母对黛玉的死为什么那么冷淡,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贾母对黛玉的死为什么那么冷淡 家族利益高于个人感情  第1张

贾母对黛玉的死为什么那么冷淡

贾母为什么偏爱宝玉,又为什么对黛玉冷淡了?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正因为有贾母这种实在有力的慈爱,大观园的女孩子们才得以有一段相对快乐的生活,她们的成长过程才有一段相对自由发展的空间,她们也才有了一段美不胜收的绚丽人生!那么,为什么贾母那样偏爱宝玉,而对贾兰倒似淡淡的?按常理应该更爱贾兰才对。

因为,最主要的是贾宝玉生来衔玉,持有特殊,一般人比不了。算是吉兆。长的好,会作小哄人,讨人喜欢。再就是贾兰还小,不会说话哄人高兴,才华也没到显现出来的时候,她母亲也不会讨人喜欢,没有人帮衬,他就显不出来了。贾母要不偏爱宝玉,这书就不是石头记了。

贾母对宝玉的感情的确是超乎其他儿孙辈,原因我想,还是因为宝玉在长辈面前乖巧讨喜,相貌俊俏,甚至邢夫人都很喜欢他,赵姨娘也不得不承认宝玉长得很得人意。二是如观的张所言,贾府那么多老少爷们,只有宝玉长得像他爷爷,贾母如何能不更疼爱这个唯一像她丈夫的人。至于为什么对贾兰比较淡,我想并非别的什么特别原因,而是老人家对后辈的爱,大多止于孙辈,对重孙辈,大概没有这份精力了,毕竟上了年纪。看孝庄皇后可略知其类似之处。

贾母对宝钗,因其交错的利益亲属关系,体现出复杂的态度。我现在仍不敢确定金玉良缘是否是他老人家授意,还是临终之人的无奈托付。毕竟宝钗很完美,一个家族继承人的婚姻不是个人愿望所能左右的,虽然贾母说过“模样性格配的上”的话,好象是不在乎门第观念了,但最终在权衡利益以及贾府权利角逐下,老人家也不是立场始终如一的吧,因为后来,首先动摇宝黛姻缘的也正是贾母。

老太太当着众人的面亲口说过,这府里的几个姑娘,只有宝姑娘是最好的。宝琴刚来时,老太太也动了心思,好在宝琴已经定人。紫鹃对宝玉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着急生病,为了宝玉不多心,贾母当这么多人的面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再没有人会接走林黛玉。若贾思没有变,为什么会有这些?说这些做这些时有没有想到没有父母的林黛玉呢?至于府里传林黛玉小性子,说话尖刻,宝姑娘的金锁要配玉,老太太难道不知道吗?所以,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贾母态度的改变是黛玉越来越绝望的关键,而后来宝玉与宝钗定亲,更是雪上加霜,最终黛玉要么彻底对一切绝望而死,要么离开贾府!

为什么说,林黛玉是贾母的王牌呢?

元妃省亲后,赐给薛宝钗、贾宝玉的礼物一样,应该是王夫人多次进宫游说的结果,这应该算是贾母的一个失误,被王夫人在元妃前抢了先机。

但是,这次赐物之后,元妃再没有类似的举动,更加看不出有为二宝指婚的迹象,如果王夫人那么想要宝钗做儿媳的话,应该索性让元妃指婚才是,用不着担心宝黛的感情问题,也省得和贾母明里暗里的。王夫人虽说不算特别的聪明,也还不至于笨到想不到这招。

那么说明元妃的态度在赐物之后发生了变化,很有可能是贾母趁觐见的机会也跟她说了自己想让宝黛结合的想法,这招王夫人能用贾母当然也能用,对于元妃来说,祖母和母亲的意见发生分歧,自己不好明确反对哪一方,只好先拖着,所以宝玉的婚事就成了“冷战”状态。

这种情况当然对贾母方有利,如果贾母不早死的话,毕竟宝钗的年龄最大。说起来,元妃由祖母抚养长大,感情还是和贾母更亲近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王夫人心里火那么大,金钏、晴雯两件事情上,简直压都压不住。她要是能在元妃那里有把握的话,也用不着一再的搞小动作,比如让宝钗管家那件事。

凤姐那么一个精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王夫人的心思,可还是敢当众开宝黛的玩笑,善意的,不是恶意,固然是她要奉承贾母,当然也有她自己的小算盘,可是如果不是觉得贾母胜算大的话,怎么着也该给自己在王夫人那里留点儿退步吧。

贾母在贾府地位虽高,而且以史家身份嫁进贾家开始,风雨数十载有什么没经过,但在每一次重大问题的抉择上都落了下风。

表面上二人都不说什么,但鸳鸯那回贾母气急,骂了王夫人。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我!”

并非如后文中所说她错说了王夫人,而是借了这次的事发了一次脾气。实则心中积隙已久。

贾母和王夫人之争,从林黛玉进府就可看出端倪。

黛玉因何进府?“外祖母致意务去”,贾母之所以让黛玉进京,并非因为念及黛玉“无人依傍教育”,而是另有打算,将黛玉早早接来,好了,将来做贾府的孙媳,细思王夫人在见到黛玉时态度冷淡排斥,即可洞悉贾母为何作此想头,毕竟,林黛玉是贾母的王牌,林黛玉将来做了贾府的孙媳,贾母才能得以无忧无虑,因为贾宝玉娶了林黛玉才能振兴贾府啊!

贾母对黛玉百般宠爱,为何临死也不去看她一眼

林黛玉初进贾府,便交代了其母亲贾敏病逝,原文中说贾敏是荣国府老太君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

从后面的文中也能看到,贾母确实是把黛玉当成心尖上的肉一样,阖府当中,唯独宝贝孙子宝玉可与之匹敌,其他几个亲孙女反倒靠后了。黛玉从小也是跟宝玉一起,跟着老太太一起住,吃穿用度皆比贾府的正牌还要尊贵。黛玉在贾府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护,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老太君贾母的偏爱。

总之,在曹雪芹的笔下,这个贾府的老祖宗心尖上就只有她的两个玉儿。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一生所疼只有这两个玉儿,谁知他们两个三天两头吵嘴,倒叫我不安心,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前八十回中,随处都能看到贾母对黛玉的疼爱,这种爱是从心底升腾起来的宠爱,言语中也随处流露着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宠溺。

可是,叫人意想不到的是,高鹗所整理的后四十回中,贾母对黛玉的态度却如同两重天。言语中的那种冷淡和抱怨,真真是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初那个宠爱她的外祖母。

高鹗的后四十回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贾母伙同王夫人和凤姐一起,用“掉包计”骗了宝玉,让宝钗代替黛玉和宝玉成亲,间接导致了黛玉的死。

贾母是从小看着宝玉黛玉两个孩子青梅竹马的长大的,他们之间的感情,贾母应该比任何人都看的清楚。再说,黛玉又是自己最爱的女儿所生,也是从小跟在自己身边宠大的。所以,贾母怎么可能抛下黛玉,而让宝玉娶宝钗呢!更何况还是“调包计”!既然能用调包计,就说明他们心里都清楚黛玉对于宝玉意味着什么,既然如此,就算是不为黛玉,为了宝贝孙子宝玉,也不能如此行事啊,难道真不怕要了宝玉的命吗!

再有就是,黛玉去世的时候,就连平素不太来往的平儿都忍不住要去看一眼,哭个不住。贾母这个从小宠爱黛玉长大的外祖母,竟然连去看一眼也没有。

原文:凤姐便背了宝玉,缓缓的将黛玉的事回明了。贾母王夫人听得都唬了一大跳。贾母眼泪说道:“是我弄坏了他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说著,便要到园里去哭他一场,又惦记着宝玉,两头难顾。王夫人等含悲共劝贾母不必过去,“老太太身子要紧。”贾母无奈,只得叫王夫人自去。又说:“你替我告诉他的:‘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倘宝玉有些不好,我怎么见他呢。’”

以前,黛玉稍有不好了,贾母立刻就能到潇湘馆,如今死了,贾母反倒先论起亲疏来了。这还是我们心目中那个贾老太君吗?还是那个疼爱黛玉的外祖母吗?

不仅如此,就在黛玉还没有死之前,贾母看见病中的黛玉似是不中用了,不光能一反平日的常态,十分淡定的吩咐为黛玉准备后事,在听了袭人说黛玉和宝玉的感情后,竟也能和王夫人一样的口气。

原文:贾母看黛玉神气不好,便出来告诉凤姐等道:“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他,只怕难好。你们也该替他预备预备,冲一冲。或者好了,岂不是大家省心。就是怎么样,也不至临时忙乱。咱们家里这两天正有事呢。”凤姐儿答应了。贾母又问了紫鹃一回,到底不知是那个说的。贾里只是纳闷,因说:“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儿顽,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他。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你们说了,我倒有些不放心。”

黛玉死了以后,贾母每次提起,却并没有想念和难过,竟都是埋怨的话语。在第108回中,贾母见到了婚后前来请安的史湘云,又说起了黛玉。

原文:你宝姐姐生来是个大方的人,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如今在我家里,宝玉待他好,他也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你林姐姐那是个最小性儿又多心的,所以到底不长命。

看看,夸赞宝钗,也不忘了挂上黛玉一句,这简直就是照着王夫人的样子写的贾母嘛!哪里还是那个可亲可爱的老祖宗!

无怪乎,那么多人不愿意承认后四十回是出自雪芹手笔。也有那么多人不喜欢甚至憎恶高鹗的续书。正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 她认为“《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蛆。” 可见她对高鹗续书的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