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飞行器包括哪两个方面 大疆并不是唯一的无人机品牌

最后更新 : 2019年10月27日  

大爱无疆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顶级的爱是没有疆界的。而大疆牌无人机就有这层意思。当下大疆无人机风靡一时,在全球都取得不错的销量。你知道无人驾驶飞行器包括哪两个方面吗?其实,在无人机的发展史上,大疆并不是唯一的品牌。


无人驾驶飞行器包括哪两个方面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在直白就是飞机上没有飞行员,但是也能飞的,只是用无线操作的飞机!


无人驾驶飞机大事记,你都知道哪些?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这几大类。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由于无人驾驶飞机对未来空战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都在加紧进行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工作。

基本简介

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无人驾驶飞机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由于无人驾驶飞机对未来空战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都在加紧进行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工作。

发展历程

无人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无人驾驶飞机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这种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赏识。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领一班人马进行研制。


最初的研制是在一个名叫布鲁克兰兹的地方进行的。为了保密,该计划被命名为“AT计划”。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小组首先研制出一台无线电遥控装置。飞机设计师杰佛里·德哈维兰设计出一架小型上单翼机。研制小组把无线电遥控装置安装到这架小飞机上,但没有安装炸弹。1917年3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之际,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在英国皇家飞行训练学校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可是飞机刚起飞不久,发动机突然熄火,飞机因失速而坠毁。过了不久,研制小组又研制出第二架无人机进行试验。飞机在无线电的操纵下平稳地飞行了一段时间。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庆祝试验成功的时候,这架小飞机的发动机又 突然熄火了。失去动力的无人机一头栽入人群。

两次试验的失败,使研制小组感到十分沮丧,“AT计划”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但A.M.洛教授并没有灰心,继续进行着无人机的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后,他终于取得成功。1927年,由A.M.洛教授参与研制的“喉”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垒”号军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试飞。该机载有113公斤炸弹,以每小时322公里的速度飞行了480公里。“喉”式无人机的问世在当时的世界上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也研制了几种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其中有用陀螺仪控制的空中靶机,有用无线电控制、可投放鱼雷的无人机,甚至还开始研制无人驾驶的攻击机。但经过反复试验,英国皇家空军最后确定制造一种用陀螺仪控制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既可当靶机,也可携带炸弹。后来,皇家空军又对这种无人机进行了改进,采用预编程序的无线电遥控装置,并装上了大功率发动机,使这种无人机的速度增大到每小时310公里。英国皇家空军一共制造了12架这种取名为“拉瑞克斯”的无人机,该机还曾装上火炮,成功地从战舰和地面基地进行了发射试验。


2015年10月,美国宣布对个人无人飞机进行注册备案制。

2016年1月7日,自2015年12月21号无人机注册制生效以来,已有超过18.1万用户向美国政府注册了他们的无人机。这是首次有关于美国无人机用户数的公开统计数字。

2016年1月13日,密歇根理工大学的学生开发了一款无人机。这款无人机能在40英尺(约合12米)的范围内发射网兜,捕获其他无人机。

2016年1月28日,奥克兰大学的Loon无人机除了能像普通无人机一样在空中飞行,它还能在水下自由移动,也能浮在水面上观察。

2017年4月7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简称FAA)颁布新规,禁止商用无人机和爱好者无人机在133个美国军事基地上空飞行,新规从当日开始生效。

2017年6月1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实际应用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到了30年代,英国政府决定研制一种无人靶机,用于验校战列舰上的火炮对飞机的攻击效果。1933年1月,由“费雷尔”水上飞机改装成的“ 费雷尔·昆士”无人机试飞成功。此后不久,英国又研制出一种全木结构的双翼无人靶机,命名为“德·哈维兰灯蛾”。在1934~1943年问,英国一共生产了420架这种无人机,并重新命名为“蜂王”。

英国人在无人机的研制上捷足先登,美国人也不甘落后。早在1915年,美国的斯佩里公司和德尔科公司就曾研制出第一架无人机。这架无人机总重只有272公斤,由1台30千瓦的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装在一个4轮滑车上,草地上铺设了滑轨。飞机发动后,带动滑车在滑轨上滑行。达到一定速度后,飞机即脱离滑轨飞上天空,然后由一个简单的陀螺仪装置控制飞行方向,由一个膜盒气压表自动控制飞行高度。1915年,这架被取名为“空中鱼雷”的无人机不仅成功地进行了试飞,而且被装上136公斤炸药成功地进行了攻击目标试验。

此后不久,美国陆军的查尔斯·F·凯特林又研制出一种无人机,并取名为“凯特林飞虫”。该机颇似普通的双翼机,总重量为238.5公斤,可携带82公斤炸弹,飞行速度达到每小时88公里。1918年9月,美国陆军开始试飞“凯特林飞虫”,并于10月22日终于把它送上了天空。

30年代美国的一个叫雷金纳德·德里的航空专家为美国陆军研制出了供打靶用的无线电遥控机。1939年,美国又研制出了一种上单翼无人机,取名为RP-4。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因战事所需,美国陆、海军开始大批订购靶机,其中OQ-2A靶机984架、OQ-3靶机9403架、OQ-13 靶机3548架。后两种靶机均安装上了大功率的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225公里,飞行高度达3000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曾大量使用无人靶机,并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携带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对日军目标进行轰炸。战争期间,美军还打算将报废的B-17和B-24轰炸机改装成携带炸弹的遥控轰炸机。驾驶员先驾驶这种遥控轰炸机至海边,然后跳伞脱身,遥控轰炸机则在无线电的遥控下继续飞行,直至对目标进行攻击。可惜由于所需经费巨大,再加上操纵技术过于复杂,美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研制计划。在此期间,美国海军也曾研制出3种喷气式无人机,分别取名为“格劳伯”、“富根”、“加格勒”,但因种种原因,都未能正式装备部队。

二战结束后,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家族也逐渐步入其鼎盛时期。时至今日,世界上研制生产的各类无人机已达近百种,并且还有一些新型号正在研制之中。而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遥控遥测技术的发展和在无人机中的应用,以及随着对无人机战术研究的深入,无人机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被誉为“空中多面手”、“空中骄子”。

一款被命名为“猎鹰HTV-2”的无人飞行器可达到音速20倍飞行,该速度下不足12分钟便能从纽约抵达洛杉矶,而正常情况下正常航班飞行至少需要5小时。

猎鹰HTV-2将由一艘火箭发射升空,再以13000英里的时速滑行至地面。之前的测试飞行仅持续了9分钟,由于存在技术难度最终以故意碰撞的安全方式着陆。测试飞行非常成功,刷新了一项新的亚轨道太空飞行,并为产生新一代超级武器作准备。如果天气状况良好的话,猎鹰HTV-2飞行器将于美国发射,发射地点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由空军“牛头怪IV号”火箭携载发射。

这个项目是由美国五角大楼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共同研发的,同时作为研制新一代打击速度超过火箭的特超音速武器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军方希望这款新型无人机能确保在1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任何地点的恐怖分子或者流亡政府实施打击,这种攻击能力叫做“常规定时全球打击系统(CPGS)”。

在2010年4月进行的第一次测试飞行中,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工程师并未精确探测到有什么问题。一些人猜测该飞行器在飞机时可能出现温度过高现象。对于第二次测试任务,现已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其中包括:更改重力中心和降低下降角度。

2005年3月17日,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宣布,它已收到一份系统工程合同,用于分析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的微型无人机(MAV)同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第一级无人机系统之间的差异。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FCS第一级无人机系统项目经理SteveMcKnight说:作为DARPA先进概念技术验证计划的一部分,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研制了MAV。这项合同是霍尼韦尔公司的又一里程碑,它反映出陆军已开始为战场开发MAV技术的改型机。

波音和科学应用国际公司是FCS的领导系统综合商。霍尼韦尔说,它同领导系统综合商的合同包括MAV改型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还包括该无人机可携带的视频和红外摄像机。

MAV装有前视和下视视频摄像机,它们能把信息传送到远距地面站视频终端。霍尼韦尔的改型无人机将装备红外摄像机。该无人机在设计上能为士兵们提供改进的态势感知能力,以使其不受敌军枪弹袭击。这种无人机将用于开阔、起伏、复杂和都市地形的侦察、安全和目标搜索。利用垂直起落,它们能在树下、乌云下和丛林中飞行。

FCS将利用先进的通信与技术将战士们同有人和无人地面和空中平台和传感器链接一起。FCS允许部队快速运动和执行各种任务。


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上线,南方+美女记者独家试飞!体验后她表示……

2月6日,亿航智能首次公布“亿航184”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载人飞行测试的视频,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飞行器完成各类载人航线飞行测试。

今天下午,亿航同时对外公开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测试现场。南方日报记者更是一马当先,壮着胆子现场登上了无人机!

自动驾驶飞行器到底怎么飞?

人坐在机舱内是什么感觉?

飞行器安全吗?

话不多说,还是先来看看

记者发回的试飞报告吧!

↓↓↓

亿航工作人员正为记者的试飞做准备工作


记者在现场负责人的指导帮助下进入机舱


准备起飞!


关舱门!


记者内心还是有些小忐忑,紧张!

起!飞!啦!

据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飞行高度大约是五六米


记者表示,进入机舱后听到起飞声音非常大

在刚刚起飞时她还比较担心

但是飞起来后就非常安心了

飞机飞得很稳。

五米的高度记者还不过瘾,

希望下次能有机会飞得更高更远一些


试飞完整视频戳↓

02:56

回顾直播戳

南方+独家试飞 | 首次无人驾驶载人飞行测试“上天了”!

“不用害怕,我经常飞,非常安全。” 南方+记者体验试飞之前,亿航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华智特意过来鼓励记者。

当记者问到他是不是每天都乘坐无人机上下班,他呵呵一笑:“偶尔,不是每天。”


在随后的专访中,胡华智表示,此次公开试飞演示是想将“亿航184”这两年来的技术成果向外界做一个展示。

“外界对我们也有一些质疑声音,但技术和应用需要一个过程。亿航150多位技术工程师每天都在试飞,对于飞行器做了成千上万次的调试改进,安全性和稳定性都达到了一定成熟水平,我们在努力实现无人驾驶飞行梦想。”

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也表示,在安全性能方面,亿航对飞行器所有关键飞行部件进行了全部备份。如果其中一个部件出现问题,备份部件会第一时间无缝接管,从而保证安全。

“我们计划在2018年夏天在广州进行一次正式的发布会,到时会在广州地标性建筑上空试飞,而且飞行距离和时间都会长一点。”


“亿航184”到底怎么飞?

据了解,这是广州亿航智能首次对外公开“亿航184”。“1”指的是1名乘客,“8”指的是8个螺旋桨,“4”指的是4个机臂。

“亿航184”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载人飞行测试视频

2017年,亿航智能通过了AS9100C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产品亦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航空器特许飞行证。

不会开飞机的,怎么飞?

如果你不会驾驶,你可以选择智能操控,在操控面板上设定好你要飞行的航线,然后按下按钮起飞,让它自己带你飞来飞去,最后自己安全飞回降落,你完全不用担心人为的操控失误。

会开飞机的,能自己飞吗?

在“亿航184”高配置的手控飞行版本中,机舱内加入了手动操控装置,为有飞行驾驶经验的乘客提供可自行操控飞行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亿航智能已经开发出双人版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机型,并通过实际载人飞行测试,可搭载2位乘客,载荷280公斤。

高科技 广州造!

亿航智能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智能飞行器高科技创新企业,2014年成立于中国广州。


在亿航智能广州总部,指挥中心可以精准监测“亿航184”各项数据回传,并是未来对空中航线交通进行调度的地面指挥中心,以及实现空中的乘客与地面人员的实时视频/语音通话。迄今参与过“亿航184”系列载人飞行测试的内测乘客已达40余人。


其实,这已经不是亿航第一次引发关注。

2017年12月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期间,亿航智能创造1180架无人机全自动飞行编队表演的世界纪录,向世人呈现了“广州智造”的科技实力。

科幻大片里的场景不再是想象,

也许,这就是“未来出行”的新方式!


亿航没有"倒闭",它们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开始预售了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在远离市中心的广州天河区东圃镇一个已经停业的综合旅游景区——世界大观园里,一家传言已经倒闭的无人机公司,近2年来,频繁试飞全球第一款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

亿航184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

大多数人对无人机的印象还停留在玩具层面,拿着遥控器玩玩航拍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又或者学学汪峰求婚章子怡的时候,送送礼物而已。随着《南方有乔木》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无人机也跟着又火了一番。

剧中主人公南乔之所以开启无人机事业,是为了纪念因飞机出了故障而牺牲的飞行员哥哥。这个故事是改编自真实的事件,国产无人机品牌亿航CEO胡华智的战友当年就是因为飞行事故而牺牲的,这是促使胡华智决定研发无人机的初衷。

亿航没有"倒闭"

说起亿航无人机,听说过的人会有个疑问:这家公司不是说倒闭了吗?“亿航其实活得很好,不像有的媒体报道的那样。”面对这个问题,胡华智笑着回答说,笑容中多少透露出几分无奈。


亿航CEO胡华智

亿航在无人机圈子里其实也算是个网红了。这家公司于2014年4月在广州成立,早期推出的Ghostdrone无人机,特色在于使用手机app操控。这款无人机后来登陆海外众筹网站Indiegogo,获得86万美元的成绩。

不过真正让亿航成为网红的并不是消费级产品,而是一款载人飞行器——亿航184。2016年1月,亿航在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发布了首款载人飞行器而饱受关注。


亿航184

在名声大噪的同时,亿航也因为这款产品而饱受质疑:用无人驾驶飞行器载人上天,这样的产品短时间内能落地吗?在之后的近两年时间,亿航的这款飞行器一直未见其真正载人实飞,更是加剧了外界对它的质疑。

随后,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在经历了2015年的火爆之后开始急速降温,亿航也未能幸免。

“在中国一说无人机火,哗都扎堆了。看上去可能像淘宝买点东西就能拼出来,但实际没那么简单,门槛很高。”在接受凤凰网科技专访时,胡华智称亿航已经放小了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投入,或者说从一开始,这就不是重点。

据胡华智介绍,公司实际从2015年开始做转型调整,当时美国那家所谓倒闭的公司,对亿航来说其实只算是裁撤了一个部门,并不意味着整个公司倒闭。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亿航后续还会有标准化的新品推出。“但我们不会在这个市场上去跟竞争对手去一天到晚的去死嗑,或者说去打价格战,不想把这个行业搞坏。”胡华智说。这个市场由热而快速降温,实际就是因为大量追风口的公司涌入,无人机从业者需要多思考。

一方面,推消费级产品这对亿航自身在无人机方面的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验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无人机编队。早在2016年的时候,来自深圳的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亿航就已经意识到光靠卖与大疆同类型的无人机产品,其实已经很难出头。

但,无人机不仅局限于“卖身”赚钱,它也可以卖艺。2016年07月,广东亿航白鹭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公司开始承接各大会议活动的无人机编队演出工作。这部分业务如今能为亿航带来不错的现金流,并且解决了之前产品的库存压力。


亿航无人机指挥调度监控系统指挥中心

亿航的另一份业务是做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胡华智是个标准的技术宅男,现在还自己写代码,亿航开发建设了一套无人机指挥调度监控系统,这套系统目前已经拓展到智能城市的建设上,指挥调度中心可用于应急智慧应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通过出售解决方案,也能给亿航带来一定的收入。

产品终于开卖了

另外需要重点提到的则是亿航的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据胡华智透露,曾被质疑为PPT产品,如今已经开始向全球经销商出货。亿航184能运载1位乘客,有8个螺旋桨和4支向四外伸出的机臂。 官方披露的数据是支持30公里直线飞行距离、续航25分钟,500米垂直飞行高度。

这款产品目前预估售价20万美金,另有可乘坐2个人的升级版亿航216,预估售价25万美金(正式零售价官方后续会公布)。“已经有一部分个人客户在购买了。”胡华智说。

据他介绍,亿航184是全手工打造的产品,因此相对其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产品成本要高,但是随着量的增大价格还会下降。“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承受的了这样一个价格,这是我们的初衷。我们一开始就想这个产品不是做出来变成一个富豪的玩具,一定是让大家更多的人能体验。”

胡华智表示,其实早在2016年发布这款产品的时候就已经载人测飞成功了,但一直忍着没有公布。直到今年2月份,亿航才把官方的实拍载人飞行视频放出来。胡华智有直升机飞行执照,他经常自己开着亿航184,飞着来上班。“我们今年会在全世界各地来公开的飞行。”胡华智说。

在很多人看来,亿航184就像是“空中特斯拉”,胡华智更愿意叫它“空中巴士”,但对于这款产品什么时候能真正像巴士一样面向消费者普及,他并没有给出明确时间表。除了载人飞行,这款产品同样非常适用于物流行业,对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亿航184拥有更高效的物资运输能力。

至于被人普遍问到的安全性问题,胡华智介绍称亿航184有四个CPU、8套传感器,同时还做了分开式的备份性电源设计。“很少说会出现我们八套动力系统同时断电这种情况。”胡华智说。据他透露,即便是砍断其中一个螺旋桨,亿航184也能平稳飞行。“到今天为止,相对的安全性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了,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往外走。”

亿航216

在采访当天广州时不时下点雨,因此没能乘坐亿航184进行飞行体验(可以防雨,但因为测试机没做相应处理)。胡华智告诉凤凰网科技,一个多月后亿航会在国内开放试乘体验,他会带着乘坐双人版的亿航216进行飞行。

随着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的加速商用,亿航未来还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这类创新性产品行业标准尚未统一,还需要航空监管部门进一步放开管制政策。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只有守得云开才能见到月明。

中国无人驾驶飞行器厂商欲布局欧洲城市空中交通

中国无人驾驶飞行器企业亿航宣布,将与全球最大的通信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之一沃达丰战略合作,以德国为起点,共同在欧洲布局建立城市空中交通(UAM)生态系统。

沃达丰将为亿航在欧洲地区运行的所有自动驾驶飞行器(AAV)配置SIM卡,独家提供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同时,亿航智能也将成为沃达丰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独家合作伙伴。

通过沃达丰移动通信网络,亿航载人级与物流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将能够与指挥调度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并实现集群控制管理,保障城市空中交通安全、智能、高效地运行。

未来取得监管许可后,亿航智能与沃达丰将积极合作在欧洲开展自动驾驶飞行器的测试飞行。同时,双方将合作开发数字移动平台服务,为“空中的士”乘客提供空中网络流媒体内容服务,同时支持在线支付和身份验证。

亿航216为亿航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飞行器,可搭载两名乘客,采用纯电动绿色能源,可提供自动驾驶的空中交通服务,已在中国、荷兰、卡达尔、奥地利等世界多个国家完成多次安全飞行演示。

目前,亿航智能正与全球的合作伙伴、相关监管机构紧密合作,积极探索相关基础设施标准,包括自动驾驶飞行器起降平台、充电站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共同推动城市空中交通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常态化载人交通飞行航线落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