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咱们古时候的文化,真的是很让人敬佩的。很多道理都是贯彻古今的,哪怕是如今的现代,这些道理依然都是人生哲理。非常著名的的“”便是思想,里面很多的金典名句都是能让人受用一生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的十大名句。

的10大名句

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的10大名句,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第1张

再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时有本事的强者。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一定要从头到尾都谨慎,人往往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结果往往就输在了最后的疏忽大意上。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无亲,常与善人。

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之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鸟尽弓,兔死狗烹,历史上多少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最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后,就该是时候隐退,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年轻人,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了,否则只会遭到别人的猜忌不满,没有好结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的10大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的十大精髓哲理

,春秋时思想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室之史”(管理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一说即太史儋,或老莱子。一书是否为所作,历来有争论。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地,地法天,天法道,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 “无”之统一 “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之别而已。而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的精髓所在。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曰: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毛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 “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

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5、无为而无不为。

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认为“地,地法天,天法道,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7、治人事天莫若啬。

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的成果。

8、治大国若烹小鲜。

曰:治理大的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者治理一个,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9、以正,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曰:以正,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0、善用人者为之下。

曰:善于用人的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36经典名言名句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地,地法天,天法道,自然。

4、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胜刚强。——

6、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0、见素抱朴、少私寡欢。——

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15、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

1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

17、逍遥于而心意自得。——庄子

18、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2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24、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2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26、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27、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3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3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32、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3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4、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

35、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

3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白心》

的里最经典的十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值得收

是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金玉满堂,家财万贯,如果不懂得低调从事的话,就很难守住了,一方面是外人垂涎,另一方面是自己和子孙,容易“富贵而骄”,骄奢逸,就给自己的家族埋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比较完美了,就要懂得功成身退,这样才能善终,亢龙有悔,这是合自然规律的。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我争。这跟家的“无欲则刚”殊途同归,与者“舍得”的辩证法也是殊途同归的。懂得不争,懂得忍让,往往却能笑到最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了解、认识别人算得上智慧,但是有自知之明才是强大的。因为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客观,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这都是不对的。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越来越强大和优秀。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走上歪路。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那些轻易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真的很实用。真正想要帮你的人,会问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哪些困难,需要帮到什么程度,会认真考虑自己能帮到哪些,而不是张口就说行行行,好好好,你尽管说,这种人往往是不靠谱的。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很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的部分开端。所以我们说细节是,甚至能写出一本畅销书。做大事,也需要注重细节!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心中有温柔的念想,比如爱自己的家人和祖国,所以才会;因为节俭,重视财富,所以才能拥有更多的钱财;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王。“敢为天下先”容易变成先烈,往往比先烈晚一小步的人,才能摘得最大的成果。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堵住欲望的出口,隐锐利的锋芒,消解纷扰的争论,和光同尘,大隐隐于市,有点“深入群众内部”的意思,这样才能做成大事。反之,高高在上,只在乎自己的欲望,过于锋芒毕露是很容易遇到挫折的,这是玄而又玄的道理。

——中的七句名言,道尽人生真谛!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中,被尊为始祖。在修身方面,是性命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在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因是的创始人,所以又被古人称为“”。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注:水无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注: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注: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更为严重的,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姓李名耳,根据历史记载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前47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出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又名老聃,有传闻说他一生下来毛发就是白色的,所以当地的人称他为。​

10大名句,安身尘世间,做个明白人

1、无为而无不为。

出自《·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2、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出自《·第四十九章》。【译文】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自《·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自《·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5、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选自《·第六+三章》。【译文】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以正,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自《·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7、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出自《·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出自《·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选自《·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10、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出自《·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