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让下有太多文物。今天小编分享一下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这又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证据。作为一

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让下有太多文物。今天小编分享一下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这又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证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友这样的历史而骄傲。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文明“曙光”闪耀史前中国——2022年考古新发现

险峻的山之居所、长江边的神秘合葬、爱吃会吃的史前“广东人”……中国近日公布了2022年六大“中国考古新发现”,闪耀着文明“曙光”的史古遗址占据半壁,成为最大亮点。

专家趣评六大“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好吃”的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好奇”的湖北沙洋县城河遗址、“好险”的陕西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好看”的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好萌”的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和“好壕”的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考古所所长陈星灿说:“六大考古新发现要么填补空白,要么解决重大历史问题,结合了考古学新方法的应用、精细发掘和多学科合作,保护意识十分突出,表现出中国考古学的高水平。”

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地貌(资料照片)。

青塘遗址:史前“广东人”的住所

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青塘镇。在滃江边的一处小山中,唤作黄门岩的4个,在距今2.5万年到1万年前后,是一群“广东人”的家。

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最感兴趣的是距今1.35万年墓葬出土的人骨化石,她的葬式是非常奇特的蹲踞葬:“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有明确下葬仪式的墓葬。”

广东人以会吃闻名。考古学家从遗存的骨头中发现,史前“广东人”不逞多让,吃遍“海陆空”。他们的食谱里以鹿为主,还有鸟、鱼、龟鳖、螺蚌……火塘遗迹表明烹饪成为常态,一堆煮干敲碎的骨头渣说明了先人们食物利用的效率很高。

遗址考古领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锁强说,“好吃”的青塘遗址背后,再现了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向早期农业过渡的历史。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湖北沙洋县城河遗址M225号墓葬和陪葬品(资料照片)。

城河遗址:长江中游的神秘葬俗

城河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汉江以西,长江以北。考古新发现揭示,它是一座距今约5000多年的“中等城市”,面积约70万米。

考古学家在遗址北城垣外发现了235座墓葬,结果石破天惊。此前,长江中游的史前中很少见到棺木痕迹。这里却有超过70%的墓葬都有棺木痕迹,还首次发现了独木棺的痕迹。

更神秘的是,这里还发现了很多同穴多室合葬墓。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小军说:“最让人好奇的是一个五联间的合葬墓,先葬着三个男人,后又下葬两个女人,这种葬俗前所未见。”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说,这些独具特色的葬俗礼仪,表明长江中游地区与同时期的海岱、良渚地区等达到了同等的发展水平,“由此可窥见5000年前中国史前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陕西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地貌与发掘区远景(资料照片)。

芦山峁遗址:神的山之居所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村。大营盘梁是首先被发掘的一座“台城”,由“品”字形的三座院落构成。每座院落都呈现严整的四合院式格局,与后世那些宗建筑或夏商周时代的宫殿建筑布局“似曾相识”。

该遗址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说,很多登上芦山峁的人,都会觉得“它们不像人住的地方”。在近200米高的断崖上,这座险峻的山之居所显得神又孤独。

“好险”的庐山峁还有很多谜团:建城者是谁?山上无水也无蓄水处,人们怎么生活?屋址外虽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板瓦、筒瓦,但数量很少,如何铺满屋顶?

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最感兴趣的是,它与整个延河流域、黄河河套地区城址和族群之间的密切联系:“这对于文明起源、早期中国的形成意义重大。”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大墓出土的金器(拼版资料照片)。

刘家洼东周遗址:金玉灿然的古芮新迹

刘家洼遗址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鲁家河将其一分为二。灿然的金玉宝物曾招致盗墓,几乎令遗址遭遇灭顶之灾。

考古工作者在抢救性发掘遗址东南角一处的时候,发现铸有“芮公”“芮太子”作器铭文的青铜礼器,还有精美的金虎、杖首,玉琮和玛瑙。史载的春秋芮国就在此处!

考古学家在此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床榻,以及同时期最早的礼乐重器、编钟编磬、五镈九钮编钟组合。

很少有人预料到,地处“一隅”的刘家洼遗址竟如此“好看”。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种建荣觉得,它的音乐遗存价值,“代表春秋早期级别乐悬制度的墓葬,填补了中国乐器和音乐史上的多项空白”。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点评说,理解周王朝西部世界的一个支点,“了解芮,有助于理解周的兴衰”。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全景(资料照片)。

城坝遗址:多文化杂糅的汉晋“宕渠”

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土溪镇的城坝遗址,是“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之一。考古学家历经5年发掘,发现了中国仅见的水路关口——津关遗迹、一处保存完好的汉晋城址——郭家台遗址,以及1000多件珍贵文物等。

其中,最珍贵的文物要属10余枚“宕渠”文字瓦当和150余件竹木简牍,揭示了诸多“好萌”的细节。比如,简牍内容有小朋友的习字课本,还有书信和合同等。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说,简牍多出于墓葬,这一批却遍布在遗址中,应引起学界高度重视。

考古领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卫东说,宕渠为汉晋帝国的一个郡县,有多文化杂糅的特质,从中可观察到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和,以及巴文化逐渐融入汉文化的过程。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出土的建筑构件(拼版资料照片)。

太子城金代城址:高规格的金代行宫

如火如荼的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正为一座考古遗址“让路”。这就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村内的太子城金代城址。

考古领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信说:“城内的高等级建筑密集,未见商业、民居,呈前朝后寝的格局,沿轴线分布,有巨大的殿柱,显示出城址的高贵特性。”

它是何来历?“尚食局”款瓷器、“内”“宫”款砖、大量定窑高档印花器、皇家气象的龙凤鸱吻……种种线索指向了金代行宫“泰和宫”。

金代皇帝按祖制,会四时捺钵、游猎,因此广建行宫。太子城城址是第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对金代捺钵选址、营造制度、宫廷用器制度等研究有重大推进作用。

如今,考古揭示的遗址中轴线将成为整个村的轴线,还会建一座考古遗址公园。中国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说,这将是历史上场馆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全球新典范。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华南万年前的生活图卷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发掘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专家点评:该遗址连续的地层与文化序列,揭示出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耦合关系,为华南乃至东南亚旧—过渡阶段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把重要的标尺。

2.长江中游的文明曙光湖北沙洋城河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该遗址发现的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遗存等重要遗迹,从聚落形态的角度丰富了屈家岭文化与的内涵。王家塝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大型墓葬的发现比较缺乏的空白,完备而独特的结构与墓葬形制改写了学术界关于屈家岭文化墓葬礼仪的认知。

3.黄土高原的史前宫殿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专家点评:该遗址是继神木石峁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为认识龙山时代晋陕高原人群流动、变迁、中原与北方区域互动,乃至探索中国史前复杂化、文明起源和“早期”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城及其构建的规整院落,似可视为中国最早宫殿或宗建筑的雏形,对于研究中国聚落、都邑形态演变和早期礼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筒瓦和槽型板瓦的发现,将中国使用瓦的时间提前至底沟文化晚期。大量玉器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其与周边地区普遍流行以玉为礼的现象,背后可能隐着精神思想层面上的价值认同。

4.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发掘单位: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该遗址发现了规模宏大、布局复杂的大型聚落遗址,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之一,为建立伊犁河流域的史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也为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对整个欧亚草原地区此类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发现了丰富的铜、铁冶炼相关的遗迹遗物,是史前唯一一处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对中国及至中亚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证据的重大发现,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增添了重要的科学资料。出土的动植物遗存也为揭示生业方式的转变和早期农作物的东西提供了新视角。

5.芮国都城终得确定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渭南市博物馆、澄城县文体

专家点评:从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所发现的居址和墓葬特点来看,可以确定这里是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芮国,这个历史上与周王室同姓的诸侯国的最后中心,经刘家洼遗址的考古发掘最终得以确认。这一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地)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案例。不同文化传统、族系背景的居民共同使用同一的现象,揭示了芮国后期、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呈现出地缘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周代、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大墓出土的乐器组合,为我国音乐考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的三栏木床遗存将我国使用床榻的历史提前到春秋早期。

6.鉴真从这里东渡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发掘单位:博物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张家港博物馆

专家点评:考古工作者历经十多年,揭示了唐宋河道,发现了河道内大量的砖瓦瓷片堆积和栈桥遗迹,提出了黄泗浦河为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入江的主干水道之一,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曾为繁华的港口,在江南地区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新认识。黄泗浦遗址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发掘者认为可能与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的地点有关,是较为重要的新认识。这是目前长江下游港口型遗址的重要发现。为中外文化、海陆交通路线及海岸线变迁等诸多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7.金代皇帝的驻跸之所河北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广新局

专家点评:该遗址是目前唯一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金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这是迄今发掘面积最大、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高等级重要城址。根据考古新发现并结合历史文献,推定此遗址很可能是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其双重城垣选址理念,主体建筑呈中轴线分布、前朝后寝的布局等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选址与营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编号“七尺五”“四尺五”“三尺”的鸱吻分别对应城内不同等级建筑,与《营造法式》记载完全吻合,是金代官式建筑研究的重要资料。“尚食局”款定瓷、仿汝窑青瓷、雁北地区化妆白瓷等组合的确认,极大地推进了金代宫廷用瓷制度的研究。

8.折鞭之地固若金汤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发掘单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专家点评:该遗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结合历史文献推断,该遗址应为1243年南宋四川制置使余玠修筑钓鱼城时所徙的合州州治。范家堰遗址是钓鱼城的军事中心,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山地城池特色,丰富了宋元时期城市考古的资料。这为研究我国宋代城市与衙署建筑、古代园林及宋蒙(元)战争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遗址出土的铁雷是世界中古史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创阶段的重要见证。

9.忠归碧海铁血见丹心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调查单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经远舰”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首次发现了北洋海军的舰铭牌,并首次明确了其材质、工艺及安装方法。甲午海战是木质风帆战舰被蒸汽机装甲战舰取代后的大规模海战。“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的装甲巡洋舰最早实例之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海军发展史和世界海战史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该项目提供了浊水海洋环境里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开展水下考古的成功案例,为以后大型沉舰遗址的调查、清理与展示工作提供了借鉴。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2016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4项是史前遗址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中国史前最大城市考古新发现 没想到古代中国也有如此规模的大城市

明铁佩古城遗址发掘现场及出土遗物

10日,由中国评选的2016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遗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入选。今年还新设了国外考古新发现,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榜上有名。

它们为何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首设的“国外考古新发现”又有何特别之处?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研究贵州地区史前人类的重要线索

牛坡洞遗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现10余处用火遗迹、2处活动面、7座墓葬等。此外还发现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与加工打制石器有关的石料、断块、石核、石片等。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晚期的年代序列。遗址中的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首次在贵州区域内的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遗址中识别出细石器制品,为研究细石器工艺在西南地区的出现与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

完整揭露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过程

从2014年至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联合对半拉山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约1600米,清理墓葬78座、1座和坑29座,出土遗物仅玉器一项就达140余件。

该积石冢的发掘完整揭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全过程。该积石冢层位关系明确,为研究积石冢的修建过程提供了完整的材料,为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过程树立了一个标杆;布局、墓葬结构、出土遗物等对红山文化埋葬习俗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遗址

代表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水平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的史前聚落。本次发掘新发现一批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丰富了中华文明进程研究的内涵。在谭家岭遗址东部除揭屈家岭文化晚期土坑墓和石家河文化早期大型房基外,新发现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瓮棺5座,出土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玉饰等24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形态优美、造型生动,多数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复杂的透雕和细如针尖的钻孔,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水平。

对石家河古城、低地的系统勘探以及对三房湾遗址南部发掘所获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石家河遗址群的整体布局与结构。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

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发现并揭其主要组成部分自东(外)向西(内)依次为广场、瓮城、南北墩台、门道等,广场面积超过2100米。

遗址发现的较为重要遗物有铜器、石范、玉器及骨针“制作链”相关遗物。从共存陶器来看,铜器年代为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时期,是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皇城台门址瓮城外玉器的发现再一次证实了石峁玉器的特有埋背景。从皇城台顶部弃置于西北角包墙的大量兽骨中发现了完整的骨针“制作链”,预示着皇城台顶部偏向西北某处可能存在着制骨手工业作坊,为探索皇城台顶部聚落结构和石峁城址内部功能区划提供了重要线索。

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将煤的利用历史上推近千年

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地处喀什河北岸吉仁台峡谷谷口台地上,东西长400、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米。该遗址是目前伊犁地区发现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为研究当时结构、发展阶段、文化演变等提供重要资料。

遗址内发现的目前乃至中国较早的铸铜陶范、风管、炼渣、炉灰等可以明确遗址存在铸铜活动,对中国冶金考古研究意义重大;遗址内发现的3件铁块年代较早,对研究冶铁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内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遗迹,将煤的利用的历史上推近千年。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

为研究曹魏时期陵区问题提供重要资料

墓葬虽被严重盗掘,但仍出土了一批重要遗物,主要有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玉石器等共约500余件。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与洛阳正始八年墓、曹休墓出土部分器物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呈现出从东汉到西晋的过渡特征。墓葬出土的石圭、璧等礼器,非普通之物。尤其是刻铭石牌,此前仅见于曹操高陵,石牌的尺寸及书写内容、格式与曹操高陵所出土的刻铭石牌相似,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和等级指向。

此次发现为曹魏时期陵区的选址和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

中乌联手“重写”中亚古城历史

2012—2015年,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考古研究所组成专门考古队,与乌兹别克斯坦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联合对明铁佩遗址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在前4年考古工作基础上,2016年秋季的第五次发掘,首次发现了明铁佩遗址外郭城城墙,了对该城址空间范围的全新认识;同时在对内城南部手工业作坊区的发掘中,首次廓清了作坊建筑特点、文化内涵。

2016年度秋季的重要考古发现表明,明铁佩古城作为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的面积最大的城址,在乌兹别克斯坦古代城址中也属于最大级别的古代城址。这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使得考古学界重新认识中亚地区的明铁佩遗址,对于重新明铁佩古城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古代中亚历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石城遗址考古发现80多个头骨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中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为重大“世界田野考古”项目之一。

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研究员说,目前发现的人头骨总数在80个以上,基本上没有见到肢骨只看到头骨,头骨多数是在一起。最早发现的两处头骨在东城门外的两个坑中,都是24个。后来发现的,多数分布在东城墙的下面。

专家认为,头骨的集中出现应该和城墙的修建过程有关,可能代表了一些活动或者城墙的奠基活动。

孙周勇说,据体质人类学家初步鉴定,头骨中以年轻女性较多,应该是集体性一次性被杀戮的。总体上看,它表明了这个地方有非常大的,或是种族间的冲突。

根据目前的考古工作初步表明,神木石峁城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址组成。其始建于约4300年前,到夏代(距今4000年)时期毁弃,是世界上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但目前的考古发掘仅仅限于石城的东南角,属于整体遗址的冰山一角。 

(0)
上一篇 2019年12月24日 上午10:57
下一篇 2019年12月24日 上午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