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唯美唐诗,留给后人一片赞声。还记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句吗?明明是一片简单的垂柳,却在诗人的笔下生花。简直妙不可言仿是在像一个妙龄少女一样,让人无限遐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简直妙不可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简直妙不可言  第1张

1.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柳树枝头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深,天涯广阔无边,在哪里看不到可爱的芳草呢?

2. 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王夫之《蝶恋花·衰柳》

柳叶纷纷飘零谁都不管,早就远离扎根陂塘的柳树,飞向遥远的天涯远方。

3.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南北朝·庾信《枯树赋》

往年找汉水南面种子的柳树,柳枝相互依靠,可是今日看他已经枝叶飘零,江边一片凄惨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内心十分悲伤,树木如此,何况是人呢?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柳树装扮成的像美女一样,千万条的柳枝像那绿色的丝带一样。

5. 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欧阳炯《献衷心》

怨恨情人啊不像双燕那样,翩翩飞舞于帘栊之中。如今又到欲暮残絮飞尽柳条欲空的时分!

6.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代宋祁词《玉楼春·春景》

绿杨翠柳如同烟雾一样,存留着一丝寒意。红杏开满了枝头,蜜蜂蝴蝶飞舞着,喧闹的场面显得春意如此盎然。

7.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唐·李白《陵酒肆留别》

微风吹动着柳树的花絮,满店充满着香,吴姬将酒压低,请客人前来品尝。

8.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赵善庆《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中》。

显潇湘一带广阔浩渺的秋天景色的,是那几片刚从老树上飘落下来的枯黄凋残的柳叶。曲中描写了作者于秋日行走在湘中所见到的生气勃勃、色彩绚丽的潇湘美景。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月亮升起,挂在柳树梢头,人们相互约定在黄昏后相遇。诗句表达男女约会时的欢欣喜悦。

10.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翠画江南。——张问陶《阳湖》

《阳湖》是一首山水诗,这两句诗描绘了桃红柳绿的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阳澄湖畔,小部分是灼灼的桃花,大部分是婀娜的翠柳;这鲜艳迷人的桃红和妩媚醉人的柳翠,映画出了江南的美丽风光。

读诗狂贺知章的《咏柳》,并不觉其清狂,字字温柔无限

《咏柳》是大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著名绝句。

全诗如下:

《咏柳》

作者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白马独家译诗: 春天里高高的柳树仿是用碧玉装扮而成。它那千万条柔软的青枝仿是千万条绿丝带在风中轻轻拂动。是谁精心把它那修长的柳叶裁出来了呢?应该是二月里巧如剪刀的春风吧。

这首诗的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唐朝武则天时期的文状元。时人称他为“诗狂”。然而从他的诗歌作品来看,并无狂意,不像李太白那般夸张,张扬,并且在受到李太白的拜访时,读了李太白的作品后惊呼他为“谪人”,从此李太白名扬天下,与贺知章也结成了忘年之交。可见贺知章乐于发现并提携后辈的精神。贺知章的作品倒是平淡耐品,朴素自然。这应该是他作品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了吧。

贺知章,李白,杜甫,都是狂士。李太白有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杜工部也有狂傲之句: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都不见贺知章有这类的诗句。大概贺季真一生比较志满意得,仕途顺利,已经不需要招摇,故作的姿态了吧!

我们中国的古典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一般归纳为“赋,比,兴;风,雅,颂。”其源于《诗经》六义。前三者属于诗歌写作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三者,是对诗歌载体的分类。我们看贺知章的这首《咏柳》,它题目中带了一个“咏”字,所以按诗经六义来划分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颂”的体裁。如果按今天近体诗和古体诗来划分,它又是一种近体七言绝句。贺知章的这首《咏柳》采用了“比”的写作手法。比就是比喻,打比方的意思,它能够使咏物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简易化。

贺知章的《咏柳》全篇共用了三个比喻:第一个比喻出现在第一句里: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春日的柳树仿是用碧玉装扮而成的,能把高大的柳树比喻成临风的玉树,于是我们读者面前就呈现出了春天里泛着嫩绿的柳树的形象。这一句是从总体上来概括写绿柳的形象。

假如按照“诗无达估”的说法,《咏柳》的首句还可以这样理解:把柳树拟人化作位美称“小家碧玉”的姑娘,她经春时被装扮成高高的绿树,羞羞怯怯的,而又在风中袅袅娉娉的。诗人引用了南北朝时的文学家萧绎《采莲赋》中的句子“碧玉小家女”,但白马觉得诗人用意不在那个“小”字上,而在“碧”字上,因此这典故显得贴切生动,并不生硬,且无印痕。

第二个比喻出现在诗的第二句里面:“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柳树嫩条纷披的形象,犹如绿色的丝带。这个比喻是非常贴切的。诗人从第一句里整体形象上来分化出柳树的具体形象——柳枝的形象。“垂下”字字写出了春风使柳枝变得翠绿柔软的样子。

杜工部在他的《绝句漫兴九首》里面的第九首写道: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同时也可见证《诗经. 采薇》里所写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质柔体软的垂柳枝条状态。贺知章又别出心裁的把它比喻成“绿丝绦”,从而有区别于别的诗人笔下的写柳句子。

贺知章《咏柳》的第三个比喻,出现的绝句里面的第三句,第四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三句第四句细细写的是柳叶的形象。把春风比作剪刀,同时赋予它人格化,细长的柳叶从侧面被烘托而出。这两句同时采用了反问,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倍生亲切之感。

白马以为咏物诗贵在传达被咏之物的形象和诗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志向,并将二者有机地糅合起来,达到水乳的境界。诗狂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写的真妙!春风年年如约来到,不正是我们的老朋友吗?诗人通过咏赞柳树的美,春风的巧,来表达自己对春天万物一新的热爱,以及那些细腻的感受。

清朝有位文学家在《唐诗笺注》里评论贺知章这首诗时说,《咏柳》的字句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温柔语的感觉。读了《咏柳》之后正如春风面,哪里有半点?虽然贺知章号称“诗狂”,实则内心包蕴了儿童般的天真,春风般的伟岸旷达,以及难得的空灵,睿智,谐趣。他的这些品性一一的表现在他的每一首作品里。

可能有诗友对贺知章这首《咏柳》有一点疑惑之处: 这首诗明明是在咏柳,为什么诗的最后一句的咏物点落在春风上了呢?这不是有一点跑题,是说喧宾夺主了吗?诸位诗友请看诗的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那么是谁给柳树在梳妆打扮呢?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恰恰照应了首句里面的“妆成”二字,因为春姑娘携带着暖暖的春风,不只装扮了柳树,还有其他复苏的万物。各位诗友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词!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诗,300多年后一晚辈改写,竟成流传千古的经典

诗王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人宰相李绅的“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初唐四杰骆宾王的“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当然还少不了这首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人和清新脱俗形容这首诗,也有人用标新立异来形容它,但我却觉得出神入化更适合它。作为“饮中八”之一,贺知章是唐代诗坛不可忽视的存在。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晚年更是自号“四明狂客”。他的“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一经问世,就成为经典;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也是小学生会背的诗之一,他的“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更是狂得不得了。

但在写这首咏柳时,这位“四明狂客”,却表现了不一样的风趣。诗的第一句,将柳树比作佳人,只用一个“妆”字,就将这枝柳写活了;而那垂下的“绿丝绦”,就如佳人身上的绿丝带。写杨柳的诗那么多,却从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风韵,令人拍案叫绝。

后两句,也是此诗最出神入化的名句,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寻找春的踪影。原来那的柳叶并不是自己长的,却是那巧手春姑娘的杰作。因为这句诗,春天变得这么俏皮可爱,春姑娘的那把剪刀从此也成了中国人心中最神奇的存在。

这首诗出神入化的诗,现在人喜欢,古代也自然也是爱到不行,从那以后咏柳诗就如雨后春笋,成了文人墨客必咏之物。但咏柳诗这么多,却再没人能超越贺知章,直到300多年后的一位北宋后生曾巩出现,才又有了一篇流传千古之作。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从小就聪慧,12岁时就能写《六论》,却生得一幅愤世嫉俗的脾气,他见世人写咏都是各种夸赞,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这首完全不一样的《咏柳》。

《咏柳》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大概是可爱的柳树被批得最狠的一次了,诗的大意是:杂乱的柳枝还没变黄,就仗着东风之势,狂吹乱舞。别看你今天柳絮飞扬,遮天蔽日,待到清霜降临时,你也会有柳叶飘零的时候。

在这首诗中,柳树一改女神姿态,化身得志小人。诗的第一句,描写柳树仗着东风飞舞的情形,用“乱条“形容柳枝,用词不可谓不犀利;而”倚得东风势便狂“,更是将柳枝的可恶写得尽致。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别看你今天得志,秋霜自会来收拾你,不可谓不辛辣。此诗一出,就在在众多咏柳诗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