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在压力山大的生活里,很多人都在负重踽踽前行,而忽略了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如今健康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在压力山大的生活里,很多人都在负重踽踽前行,而忽略了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如今健康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综合心理健康测评,快给自己做个前面的测试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1、 能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 能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 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 能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 心理行为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尚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所谓的相对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之间难以分出明确的界限,换言之,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

3、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状态,心理健康者并非毫无瑕疵。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此人一定心理不健康。有的时候,只要他能适应生活,仍应视为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在同一时期,心理健康标准会因文化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次,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困扰,以及由婚前、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疑病、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心理保健的三条“求助”

遇到上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恢复良好心境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支持系统,在遭遇困惑时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求助”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这三条心理保健的“”是:自己、亲友与心理师。

第一条:自己

有人说能自己的人只有自己,也有人说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能欣然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也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困难。但是,有些人对自己并不了解,即俗语所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时就需要运用以下两条“求助”。

第二条:亲友

亲友是我们最可信赖的人,他们让我们在这个世上不觉得孤独,能直接感受到人间温暖,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深切依恋的最主要原因。亲友能极大地满足我们感情上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亲友是我们的支持系统,在遭遇困难时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但是,亲友并不都能理性且准确地分析我们的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下面这条“求助”。

第三条:心理师

心理师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求助”,心理师的同理心、倾听、无条件关注等,会让你有一种被接纳、被尊重、被呵护的感觉,她能让你坦然接受自己的沮丧、脆弱、愤懑、忧伤等消极情绪;心理师的专业素养能让你拥有一双慧眼,让你有机会跳出自己的圈子,更理性、更客观地评判自己与周边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采取有效的行为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平复我们心灵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当事人会从做中学,学会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成长,会更成熟、更有效地处理以后的生活危机。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志

心理健康:包括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自我三个我健康发展,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评价,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平衡协调,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 情绪健康: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显著标志。大学生群体积极情绪远大于消极情绪,但他们是一个青年群体,情绪脾气多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或者自以为不公平的事情而意气用事! 这个就需要自我调控情绪,找到合理的方式,多看看书,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听音乐、看、逛街和吃美食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2 意志健全:意志健全主要是指个体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性都了协调的发展。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遇事有一定的决断能力,能够持之以恒;能尊重、听取他人意见,但又有独立思考,对紧急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而不是盲目的一鼓作气,乱搞一通!

3 人格完整:心理学上的人格,是指一个人气质的特征、稳定的态度和行为等心理特点的总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思维、言语、行动的协调一致,乐与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思想独立,追求自我设计,但不盲目,有自己的目标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4 自我意识完善:广义上而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适应、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大学生具备良好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即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

5 人际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往往过于理想化,对他人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导致对人际交往的结果不满,这种不满对今后的人际交往会产生消极影响。能够在交往中独立完整的人格,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能够与集体协调的关系,懂得分享,并积极的交往态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6 适应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完善的过程中,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活跃,其适应能力发展越来越强。正确的了解对待,可以做,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中正确的认识自己。而且有明确的目的,在自己的生涯规划上详细的指出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修改与整理。

7心理行为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敢想敢干、探索创新。男生性格特点表现相对主动勇敢,刚强果断,爽直大方,女生则相对温柔、富与同情心等。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我爱我”?你知道今天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吗|关注

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令人焦虑的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及时地与他人,走出压抑和悲伤。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理成长和健康,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重视自我的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心理学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有这些标准

⑦能人格的完整与,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标准的前提下,能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达到这十条标准可能并不容易,但至少做到与自己和解,给自己喘口气的机会,也许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烦恼,不只是你我的世界有坎坷。负面情绪就像雨天,它来或去都再正常不过,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找你的小伙伴聊聊天,或是做些你喜欢的事,甚至大哭发来,都是有效的改善心情的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些?

一、智力正常。大学生能考上大学,说明他们在大学之前的智力是正常且高于常人的。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能够继续热爱学习,做事情有目的有效率,能解决难题,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基本可以认为是智力正常,这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健康。表现为喜怒正常,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认真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尽力克服,而不是太多抱怨或者迁怒于他人。能淡定的心情。

三、人格完整。给周围人一种正能量的感觉,能积极面对所有事情,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任何一件事情。

四、自我评价正常。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优点,尽量改变自身的缺陷,不抱怨不埋怨。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要有感恩之心,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价值。

五、意志健全。做事情不会只有三分热度,应该有坚持下去的决心,不轻言放弃,不自暴自弃。

六、人际交往正常。有三五个知己朋友,能够一起谈心说话,而不是独来独往,与别人没有交集。

总而言之,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新生活的开端。刚踏入大学的孩子往往由于不习惯,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例如不合群、学习没别人好、不适应大学生活节奏。这些不习惯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建议大学生在入学前做好入学准备,有意识地去接受新事物,当发现自己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时,应尽快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才能不浪费美好的大学时光。 

(0)
上一篇 2019年12月29日 上午11:30
下一篇 2019年12月29日 上午11: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