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做一些练习习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最有效的巩固知识点的办法,当然了,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练习习题,那么二年级的数学习题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二年级数学题100道竖式,快来一起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题100道竖式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有难度,满分学生少,另有附加题

二年级数学题100道竖式 连我这个大人都觉得不简单  第1张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是《表内除法(二)》,主要学习100以内除数是个位数的除法运算。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九九乘法表”,互逆反复练习,最终做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本套题型灵活,有一定难度,休假期间孩子可以强化练习。

第一题,是将乘法和除结合,只要认真对待,计算并不难。第二题的第1小题有难度,难在需要先计算出等号一侧的答案,然后再考虑运用得出的答案,利用算式去计算等号另一侧。有些孩子看到这道题会发懵,原因是没有明白“等号的意义:是表示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也没有明白等式的结果“可以互逆”。

第二题的2、3小题并不难,只要待比较的式子两边计算准确,基本都可以拿到满分。第三题是考查“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如果孩子计算比较慢,建议先在演算纸上做出结果,再进行答题。一是卷面清洁,二是保证答题的准确性。

第四题的第1、3小题依旧是考查计算的准确性。但是第2小题看起来近似智力测试题,其实只要看清题目中要求“填上相同的数”,就可以明白:运用除法运算可以求出答案。

第五题,则是“应用题型”,共有八道题。第1小题中规中矩,简单的除法运算。第2小题则是针对哥哥弟弟的,分别计算各买几支蜡笔,最后合并求出结果即可完成本题。第3小题其实可以看做是一道综合性小题,前四个问题,分别将乘法、除法、被除数、除数复习一遍,第五问则是孩子自由发挥。

第4小题,是币的换算与除法结合。在计算时首先要将币换算成统一单位,按照除法法则正常计算即可,因为有平日使用零花钱的实践,这道题多数孩子都可以回答正确。第5小题则是第3小题的翻版,切实明白第3小题,计算无误,第5小题基本可以完美地拿到分数。

第6小题,又出现币的计算。本题没有元角分的换算,计算没有难度,只是在第四问中出现“余数”的概念。对于余数,关键在于理解,可以认为是“除不尽剩下的”。有些孩子理解挺好,但在实际中,计算常常出错。建议不熟练的孩子采用竖式方式,避免口算引起失分。

第7小题,先求出同学的总人数,再用除法,按照每组人数计算分组。第8小题,强烈建议在解题时画出图形,搞清楚从第1棵树到第10棵树之间共有多少间隔。考试时,部分孩子直接凭想象列式。虽然其中有些“聪明的”孩子发现出现余数,引起警觉后正确予以更正,但仍旧有少数孩子“执迷不悟”。试卷有的答案,做完可以对照答案。

再看附加题。

第一题合并是(63-30)÷5=6。重点是第2小题,考查点有:除数、被除数、商与除数、两位数字的数位(个位,十位)的认识。除数是9,商是7,将错就错计算是9×7=63;又因为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颠倒,则这个两位数应当是36。那么,重新计算是:36÷9=4。

第三题:先求80本书分完后剩余多少本,80-35=45,再求每个年级平均分配:45÷5=9本。顺便可以理解题中“平均”的概念。

第四题:先求学生总数,8×9=72;再从总人数中减去会游泳的人数,即可得到答案:72-58=14人。至于第五题的脱式计算,先明白“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再准确计算就可以。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目有难度,90分以上为优秀

第一大题选择题。

第一题可以自己先做出答案来。选项中跟你答案一样的就为正确。第二题,学生要有生活常识,风车的转动属于旋转现象。第三题,答案应选b,它们都用了4×9=36这句乘法口诀。第四题,先算出题目中的这个算式的结果,然后分别算出选项中算式答案。第五题,计算出选项中的算式的答案,答案为24的,即为正确。

第六题其实也不难,选项中刚好凑足40元的就不用找钱,这个选项就为正确。第七题,先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小明踢的个数不是最多,小红踢的个数也不是最多。”踢得最多的就是小兰20个。“小明比小红踢得多。”那小明就是18个。第八题,学生先要了解什么是对称图形。除了第三个“现代”其他的标志都是轴对称,答案为B。

第二大题填空题。

第9题,因为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2,所以除数最小要为3。当除数是5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5+2=17。第10题,用推导的方以推出16。第11题要写出最大的四位数,最大的数字往左靠,9320是最大的四位数。第12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在草稿纸上按红、黄、蓝、绿的顺序依次画出21只灯泡,然后进行数数。第13题是考的是除法的意义。第14题,风车转动是旋转现象,上升是平移现象。第15、16题比较简单,不做分析。

第17题先要算出整本书有多少页。4×9等于36。然后用36÷6=6天,六天可以读完。第18题,这一题的方法跟17题类似。第19题比较大小,有算式的要分别计算出算式的答案,然后再进行比较。带单位的要化成同一单位,然后再进行比较。第20题,先找出规律,然后再进行填空。经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前一个数加五等于后一个数。

第三大题,判断题。

容易搞错的有这么几道题。第22题除了1、2,其实还可以填3。第23题,8个10应为80,六个千为6000。显然他的说法是错误的。第24题,把商和除数搞混了。第25题,应该为每位小朋友平均分得2个。

第题,计算题。

第26题口算,这个很简单,不用分析了。第27题,要求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第28题,脱式计算下列各题。这里学生一定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先做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题,应用题。

第29题,用要栽的棵数减去已栽的棵数,就等于还要求栽的棵树。65-6×8=17棵。第30题,我们先观察图画,票12元每人,儿童票8元每人。张老师他们一共有三人。一张票,两张儿童票。12 +8×2=28元。第31题比较简单,这里不做分析。第32题,用公路的总长减去已经修好的,再除以五天。就等于平均每天要少米。(100 – 55)÷5=9米。

第33题,先要算出总共有多少个气球,然后除以每组七个,就可以算出可以分多少个小组了。(8+48)÷7=8个。第34题,用52÷7,商是7,余数是3。所以可以坐满7条船,最后一条船坐了3人。第35题,这一题可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先要算出一个星期总共卖了多少糖果。26 + 37=63千克,一个星期总共有7天。(26+37)÷7=9千克。

二年级数学期末,紧密结合教材,贴近生活

临近期末,各地小学已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最近,我把我地近几年的进行发布,这些题目均为教研员精心设计,紧密结合教材,有一定的学习价值,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查看。临阵磨枪,不利也光,让孩子在复习阶段做好,为下学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大题,想一想,填一填。第4小题,考查了估数问题,电脑价格是4999元,大约为5000元,冰箱的价格是2002元,大约为2000元,那么电脑比冰箱大约贵3000元,孩子在表述时,要带上“大约”两个字,这样在表达上更加准确严谨一些。第7小题,在这道除法算式中,三角形里面的数是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最大只能填7。在除,正方形里面的数字为被除数,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这时,4乘8加7等于39。第8、9小题均为找规律题目,只有找到规律,才会做题。如第9小题,彩灯的顺序为红、黄、蓝、绿,12个就是12除4,有3组,第12个就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为绿色,21个就是21除4,有5组余1个,1个就是这一组的第一个为红色。如果实在搞不清楚,可以在下面的图中写一写,马上清清楚楚。

第10小题,这道题出得比较灵活,很有意思。看图我们可以知道这4个数字分别为1、2、3、4,且这4个数字在每行、每列中仅出现一次,那么我们首先看B所处的位置,这一行已经有1、2、4,那么B一定是3。再来看A所处的位置,这一行缺少2和3,再看A的上面已经有3,所以可以断定A是2。

第二大题,想一想,判一判。第一小题,根据每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比如“九九八十一”这句,分别只能写一道乘、除法算式,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第三大题,想一想,选一选。在算盘中,一个上珠表示5,同时,一个下珠表示1。

第题,请你算一算。一定让孩子认真、细心计算,列竖式时要规范。脱式计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或除,再算加或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时谁在前面先算谁,计算时等号要照齐。

第题,实践与操作。第1小题是一道动手题,最大的三位数是999,三个数位上均画9颗珠子。最小的三位数为100,只在百位1颗珠子,十位和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在200与300之间的数,这个画法就比较多了,可以让孩子动脑想后再画出来。第3小题,有18个风车,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6份、9份、18份,有多种分法,让孩子圈后,写出算式来。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第2小题,饼干原来10元一包,促销价3包24元,问现在每包比原来便宜多少元?那就是拿现在的单价和过去的单价相比,24除3等于8元,10减去8等于2元。第3小题是一个统计表问题,这类题需要孩子会看图表,让他明白一个正字表示5,客车3个正就是15辆,公交车有13辆,小轿车有4个正是20辆,先弄明白后填写在统计表中,一共有80个停车位,就是用80分别减去上面的车辆数,或者用80减去上面3个数的和。

第4小题,用300元可以买一套衣服吗?把上衣和裤子加起来,150加129等于279元,再拿279和300相比,答可以买,别忘记比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