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家大型甲等医院,也是首批13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无论技术,还是水平,都是老百姓值得信赖的医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广州的服务事业。而它的前身是1903年的中法韬美医院,几经周转在2013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钟南山——“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

每周四下午,82岁的钟南山都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出门诊,经常晚上7点多;每周三上午,他会出现在病房里,带着学生查房、会诊,常常忙到中午12点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第1张

“病人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动力,病人的康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从医多年,钟南山依然精力充沛,坚守在临床一线。他是家喻户晓的“抗英雄”,也是我国呼吸疾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2003年初,疫情突如其来。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夜以继日地工作。他说:“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他曾一连38个小时没合眼,由于过度疲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制定了诊治指南,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面对肆虐的疫情,钟南山临危不惧,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事实为依据,不赞同“是病因”的观点,最终证实是一种新型冠状病。由于他敢于坚持真理,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他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钟南山的名字,和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紧紧连在一起。过后,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代言人的角色,在雾霾、甲型流感等公共中敢于发声、传递真知、稳定人心。

2009年,在罗马的慢阻肺大会上,钟南山提出:“能不能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对慢阻肺进行早期干预?”这一想法引发共鸣。2023年,钟南山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发表研究成果,提出了慢阻肺早期防治的新理念。他说:“我希望通过进一步的随访和干预研究,改变世界卫生制定的慢阻肺诊治指南。”

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钟南山一直在思考。他说:“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抓住前沿、急需项目,立地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顶天的研究不能立地,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意义就会打折扣。”

2023年5月,钟南山以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亮相,扛起了产学研转化的大旗。自2009年以来,钟南山团队成功打造了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产学研体系,成立了多家关联项目公司,涵盖医学创新诊断中心、药物创新研究中心等板块。

在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停步”二字。他说:“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这样才能实现全民健康。”

农凌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个人介绍:

1999年9月,农凌波就读于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师从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肖正伦教授,2002年7月,他硕士毕业后便留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工作。

2003年广州市流行的时期,农凌波一直工作在一线。看到各大医院转来感染的老师、同道,普通病患,他和同事们都心急如焚。虽然每天都面临感染的风险,但是他和所有的同事一样,不惧怕困难,没有退缩。最终,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农凌波的医学技术和为健康服务的决心得到了最大的锻炼。在面临“甲型流感”、“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症患者时,时期特殊的经历使得农凌波更加坚信自己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力量,镇静有序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抢救任务。广东省第一例重症禽流感患者就是在钟南山院士的指示下,由农凌波带领团队完成了从惠州转运患者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救治的任务。这一例重症禽流感患者在钟南山院士指挥及黎毅敏、刘晓青教授为首的重症医学团队的集体努力下,成功得到了救治,增强了民众对禽流感疫情可防可控的信心。

2005年6月,农凌波有机会赴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外科ICU进修,当时面临着语言、环境等困难,为了尽快掌握先进的重症医学技术,他放弃了休假、回国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2006年6月,学成后,他如期回国,回到原工作单位,将所学的医学知识无私传授给同事和进修医生,尽其所能地为危重症患者服务。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他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因此,2014年,他师从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陈荣昌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农凌波一边从事临床工作,一边认真学习,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并于2023年6月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多年的ICU一线工作丰富了农凌波的医学知识,也锻炼了他的能力。此后,他多次接收上级单位的会诊任务,并完成。例如:2023年9月,参加广东省重症医学专家组赴天津支援;2023年11月,接卫计委任务赴西安西京医院会诊重症腺病肺炎战士,患者成功康复;2023年10月,接收广东省卫计委任务赴昆明会诊重症甲流患者等。看着一个个危重症患者能够顺利的康复,一个个家庭恢复正常的幸福生活,农凌波体会到了一个医者悬壶济世的意义和快乐。

2023年4月,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接到援助西林芝医任务,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危重病患,农凌波主动报了名,并被选中成为此次援队的一员。

开始时,农凌波很不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活动量稍大就觉得胸闷气促,讲课、抢救患者时症状更加明显,经过1个多月,他终于慢慢适应了低氧环境,并顺利开展工作。虽然林芝市医院是东南最好的医院,但是医院条件非常简陋。医院没有ICU,重症患者要转运到拉治疗。当时林芝到拉没有高速公路,转运病人要10多个小时,条件比较艰难。在简陋的环境下,援队因地制宜,想方设法,抢救了一些重症患者。

在林芝医支持下,农凌波与第二批援专家和当地专家一起筹备建设重症监护室。2023年7月24日,医院ICU终于创立,农凌波被委以重任,担任ICU第一任主任,全面负责ICU管理、工作。在建立之初,ICU人员结构较为年轻,缺乏技术,但是他们并不缺乏救治患者的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个急需抢救的生命。2023年8月,医院接诊了一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已因外伤3小时。急救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3天后意识逐渐恢复,最终顺利康复出院。这是援队多学科合作救治的一个成功病例。

2023年9月2日中午12时,林芝市墨脱县境内发生特大烧伤,上级高度重视,救援工作紧急展开,3名特大面积烧伤患者转入医院ICU。这是新ICU刚成立一个多月迎来的第一场硬仗,他们化压力为动力,迅速稳定住患者的多功能衰竭,3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四天后顺利转运至重庆烧伤权威医院进行后续治疗。2023年9月11日,一名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突发心跳停止,ICU团队迅速赶到现场抢救。团队成员运作良好,配合默契,救治能力到位,成功地挽回了患者的生命。在一年的援工作中,农凌波共参与ICU收治、抢救重症患者300多例,全院疑难病例会诊20多次,内科疑难病例讨论10多次,院内会诊60多次,多次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ICU与内科、外科、介入科等各个科室的紧作进一步加强,成为医院其他科室的坚强后盾。自从ICU开科以来,他坚持每天都担任ICU二值,多次接会诊或回ICU参与抢救,多次负责院内其他科室会诊工作。自从林芝医院建立了ICU后,林芝地区危重病患不出当地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为了尽快提高当地医护的水平,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队制定了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抢救流程。对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包括ICU常见的诊治、操作等。在农凌波的不断培训下,当地医生逐渐掌握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纤支镜治疗,深静脉穿刺等重症医学常见诊疗技术,及无创通气治疗、床边纤支镜检查治疗、床边重症超声检查、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治疗等新项目。他围绕科室常见病及多发病教学查房,多次全科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主动带教当地3名重症医学专业医生,一有时间就科里医护人员开展“小课堂”,多次在全院、内科围绕专题进行讲课。

农凌波结合广医一院ICU学科的先进经验和林芝医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了各项ICU制度,进一步规范了ICU各项工作流程。林芝医院顺利通过评审,而ICU工作给三甲评审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ICU学科创建三甲突出贡献奖。农凌波“学科建设优秀个人”、“优秀援”表彰。

工作虽然艰辛,但“援”对农凌波来说,不仅是一次磨砺,更是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吴晓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个人介绍:

吴晓冰,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粤港澳大湾区联合认证管理专科,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专职,广医附一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长。现任广州护理学会呼吸疾病护理专委会主任,广东省护理学会慢病康复与家庭照护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疾病学会胸外科护理学专委会,2012年开始任广东省护理教育中心呼吸学组秘书,并担任四届广东省高级护理实践大会呼吸及内科学组专科工作坊执行。和参与省市科研项目6项,参编书籍3本,发表论文20余篇。

在管理方面,吴晓冰积极探索临床管理新,改进年度考核的方式,将目标管理、一对一的评核、SWOT分析、三文治沟通技巧等管理理论用于病区管理、教学及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所学管理知识及管理实践经验在全国、省、市、医院、科室及病区推广。近7年讲授护理管理相关课程超过50多次,听课人数达到1千余人次。2012年至今指导各层级进区级护理部主任,各层级医科护长、病区护长等护理10多人,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2023年她作为医管理骨干,被派往一院学习为期2个月的护理管理,并将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回医院开展,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认证的管理专科,2023年12月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专职的培训并在病区积极开展呼吸慢病管理和延续护理和个案管理,指导的两个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呼吸疾病个案全国竞赛一等奖。

在临床质量及教学方面,实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并充分授权发挥护理组长的主导作用,扎根于临床,通过指导、帮助和启发性思维,建立的精细化管理意识,每周安排规范的业务查房,轮流检查不同层级的查房质量,提高管病人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QCC及项目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并医院“优秀护理集体”、“广州市青年文明号”、“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学习及发展的,已经培养专科6名,并推动专科开展临床实践。通过个案管理、延续护理提高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在教学、科研及临床各方面有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病区在参加历年的医院中文及英文授课竞赛中一等奖,操作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以及业务教学查房竞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科研及学术方面,指导在临床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思维积极开展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发表论文6篇。申报省市科研立项共2项,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工作,如呼吸学组的联合查房、学术讲座、高级护理实践专科工作坊、举办等,并在全国、省、市等学术年会,各类授课超过50场次以上,为提东省及广州市呼吸专科护理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获荣誉:

2023年:广州护理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及三等奖、广医附一院优秀

202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优秀论文奖、广州护理学会优秀会员

2023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年度考核优秀

2023年:广医附一院护理用品创新大赛一等奖、广州护理学会护理用品创新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