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些古诗,走进唯美意境,令人心旷神怡。欣赏中国古代意境最唯美的古诗词,就像品读一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中华文化总是博大精深,多少文人诗词里蕴着大千世界。最为出名的就是唐诗宋词,顾名思义,唐朝的诗和宋朝的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我们从小课文里就会学习很多古诗词,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的文化底蕴,我们每个儿女都要接受这种文化的洗礼。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唐诗宋词100首。

中国古代意境最唯美的古诗词

《桃花》唐 周朴

中国古代意境最唯美的古诗词 诗美意境更不胜收  第1张

桃花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片片点莓苔。

《晚桃花》唐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江畔独步寻花 其五》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减字木兰花 立春》宋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诉衷情 小桃灼灼柳鬖鬖》宋 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春居杂兴》宋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子 出关见桃花》清 张惠言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嶂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这8首关于桃花的诗词、描写春景的佳句,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集大成者。通过阅读、赏析这些唯美的诗词,不自觉的就有一种置身于春天的奇妙的感受。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晓得一点,那就是“春景当思”,希望冷空气可以快一些远离我们,让那位叫“春”的姑娘早一点来到我们身边。在万物复苏的百花园里我们高歌,挥洒我们幸福的汗水。

在此,小编祝愿各位朋友在新的当中可以平安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活出真我,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拥抱大自然。

三首经典的古诗词,辞藻华丽意境唯美,当得一读绝不吃亏!

第一首: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宋代: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柳永是被皇帝禁止入仕的一个诗人,对于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将其仕途断绝,对于这个才华无双,本有志施展抱负的诗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苦的呢?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唱歌,是赞美的诗,但是这其中何尝不是有这诗人的怨气呢?“梁尘暗落琉璃盏”一句就是说的诗人自己这盏琉璃灯只能架上生尘的意思。

第二首:齐天乐·萤,宋代:王沂孙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磷。练裳暗近。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

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省?但隔水余晖,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写的是之后的悲凉,家国已灭,虽然同样是曾经的故土的景物,但是看什么至今都觉得格外悲凉!

第三首:白帝城怀古,唐代: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陈子昂应该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诗人了吧?记得曾经在语文书上层学过他的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经典名句,这个诗人比较擅长写怀古的诗词呀!这首同位怀古抒情诗,表达的是爱国情怀!

浅谈诗词的意境与韵律之美

诗词其实也跟一个人一样,有些人长了一副好身材,但是五官不够标致,拉低了整体评分,有些人长了一张很标致的脸蛋,却体型不够苗条,真正有身材又有倾城容貌的美女,毕竟极少。这就跟诗词里面挑佳句是一样的道理和流程,很多诗词都有一两句千古流传的名句,但是完整的篇章,往往流于下乘,拉低了整体的价值。

评判一首诗词的优劣高低,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当然是立意,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低沉悲伤,全诗要能给人感受到整体的意境,有立体感和代入感,比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就完全把诗情、诗意、诗境完全给带起来了,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象的不同意境,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人都能幻想出自己想要的诗意与来。其次就是用词的搭配,虽然一首诗词才由短短几十个字组合而成,但是要把这几十个字组合起来后让人读起来流畅顺口,却很不容易,比如那个众人交口称赞的浣溪沙,其实除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堪称经典之外,其他的句子就有凑数的嫌疑了,所以这样的作品就算不得是上乘。接着就是韵律的问题,这应该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爱好,古今中外所有不同文化体系和语言类型的作家诗人,无不为自己的诗作能够合自己的标准而孜孜以求。不管是的十四行诗,还是古希腊、古罗马、拉丁诗人、诗人、诗人,还有我们中国的诗人,写出来的作品都力求有语言的押韵之美,再合词语表达的意境,有明确的思想主题,则成经典佳作。

在格律上用的最好的大家,当然首推两杜,老杜的格律造诣,简直就是出神入化,当然立意也高,节点的把握与代入,皆为上乘手法,小杜功底稍逊,但胜在有自己的人生视角,其七律成就,自然有其重要地位。词韵融合最好的,应该算是李商隐了,读他的诗,你会情不自禁的像被般的陷入那种节律当中,无需自己的思维去感受。

老实说,中国文化不是在积累前人的基础上前进的,反而是的,自宋之后,明清的诗词水平完全处于退化状态,要有通篇皆为上乘的佳作已经可遇不可求,顶多就是一首诗词里面摘出一两个佳句一下。而到了以及现代,在白话文以及新诗的冲击之下,诗人早成了与疯子等同的地位,写诗更成了一个笑话,哪还有值得品鉴的作品,倒是溜须拍马不通的诗作满飞传,让人感慨,中国人不会写自己的传统诗词也就罢了,最受伤的,其实还是与世界文化的,因为水平的退化,翻译起外国作品来,词汇量就少的可怜,把那些外文经典翻译成汉文之后惨不忍睹,令人无法卒读,中国读者以为外国人写的经典原来这么差劲,却哪里晓得,不是外国人写的差,而是我们中国人翻译的烂,没法外国人的意境与韵律之美通过中国文字转化还原出来。

诗歌是文学之母,精简凝练的词语组合,抑扬顿挫的韵律搭配,会让你在写作其他体裁的文章时自然而然地选用优美的语言,令人读起来犹如一首诗歌般的有节奏有韵律,流畅而无阻塞。作家不一定会写诗,但是不会写诗的作家也一定写不出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