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大侠(全320回)高清版 塑造了非常多的经典人物

白眉大侠这部武侠,是大家都十分喜欢。在单田芳评书中,更是神采飞扬,精彩绝伦。还记得白眉大侠(全320回)版吗?大同府黄伦在寨造访,蒋平徐良等人前去平乱,几回大战贼寇,好不痛快。

白眉大侠(全320回)高清版 塑造了非常多的经典人物

白眉大侠(全320回)版

经典评书单田芳-白眉大侠(320回),

白眉大侠徐良的最大软肋

《白眉大侠》共320回,塑造了非常多的经典人物,白眉徐良、小白云瑞、细脖大头房书安、武林排名前14的众位老剑客、各路剑客、多场擂台比武,这些人物在单老的演绎中活灵活现,每一个绰号也都是非常吸引人。

书胆徐良更是被单老赋予了很多的优秀品质,一身正气、武艺高超、并且爱好钻研勤学苦练、暗器一绝、心态平和并且能把对手弄得心烦气躁、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奇遇,比如自带光环出世之后就暗器一绝,比如与多位世外高人学武(天聋地哑、海外野叟王猿、飞天女龙云凤等等),最终徐良也得了一个非常牛气呼呼的绰号:白眉大侠山西燕三手大将多臂人雄清风大剑武当派掌门人。

力劈王兴祖、寨十阵赌输赢担纲核心、八王擂扬名立万赢飞剑朱亮……一直到八卦四象金灯阵大局,徐良一路披荆斩棘,飞速成长,侦破了多个大案,也平息了武林之乱。

可是那么大的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于和于九莲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最终难逃殒命,武功再高,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再勤奋好学,也不可能招招都学好,徐良虽然是书胆,自带主角光环,但是他也有软肋,那就是水上功夫实在不行,完全一个旱。两场重要的水中较量,徐良都只能在岸上“袖手旁观”,干着急使不上劲,那咱们就来看看是那两场水战。

第一战,寨十阵赌输赢中的第四阵,飞剑朱亮安排了一场水战,用心极其歹,他利用后山水怪墨鱼与开封府立擂,水怪先后打败“井底蛙”邵环杰、“闹海云龙”胡小记,开封府眼看败阵之际,蒋钊出世,水怪,赢下这一阵。

在开封府这一方遇到如此严峻考验之际,徐良以及其他很多剑客身份的高手都只能眼巴巴看着,却没办法,只怪自己是旱,幸好蒋钊到来,才拿下这一阵。寨这一战,已经交代清楚徐良不能水战。

第二战,八王擂铜铁罗汉磨成大力欧阳普中遭三尺地灵陆坤暗算中,开封府派人到小天池取九子治病。姜天达已经告诉众人传说中九子的所在地,而且此行必然十分困难,开封府已经知道将会有水战。在取九子的过程中,徐良也是只能在岸上观战,小白云瑞带队下水,勇张豹,双刀将马龙不幸被看护九子的吃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杀水怪取到了九子,才救了欧阳普中。

徐良在这一战中,依旧作壁上观,蒋平为何明知有水战,还要派徐良去小天池,而且徐良、白云瑞二人都不在八王擂现场,不知道蒋平从何考虑的。从整部书来说,从单老的总体内容上说,当然没问题,因为取了九子之后,回程之中众人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时候就是徐良发挥的地方了。

“白眉大侠”徐良惨被催婚,古代有趣的婚姻规矩强制结婚

第一集中,北宋初期,仁宗皇帝在途中遭遇埋伏,危急关头白眉大侠徐良登场。只见他左劈右砍飞来飞去,很快将击退。原来是晋王赵吉觊觎皇位已久,想弑君篡位,幸得开封府众侠士所救。

徐良是开封府三品带刀护卫,人称“三手大将”、“多臂人熊”、“山西雁”,可见他在上的威望。后来徐良收到一封家书,书信上写家中,让徐良速回家探望。忠孝两难全,包拯给他三个月探亲假。回家后一看,原来徐母并未得病,假装生病是为了让徐良回家,催促他赶紧与从小指腹为婚的未婚妻成亲。

看到这儿,我居然不厚道地笑了。像徐良这样的大侠居然都被催婚,电视剧编剧脑洞真是够大。那么在古代的中国婚姻制度是怎样的呢?我怀着好奇之心去查了一下,结果另我大吃一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中国古代结婚要遵守的规矩。古代结婚一般是比较早的,但在不同的朝代嫁娶年龄是不一样的。比如唐代结婚年龄是男15岁、女13岁;明代结婚年龄是男16岁、女14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上人口寿命较短,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强制规定结婚年龄。

并且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才能安居乐业,才能稳定。在许多朝代,官府还设置专门的官职管理男婚女嫁事宜。如果女子到18岁还未出嫁,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父母也要跟着坐牢。在剧中经常看到父母为女儿的婚事真是操碎了心,比如“抛绣球”、“比武招亲”啥的,找一个差不多的女婿,总比女儿最后被强制嫁个懒汉地痞、自己面临牢狱之灾要好。

古代有这么多规矩,但年轻男女的交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封闭。官府每年会为单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机会,比如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后来的“女儿节”、“七夕节”,都是单身男女觅偶的良机。可以说,古代人为单身男女的婚配也想了不少法子,这对现代上的“剩男剩女”是多么有吸引力啊。

“剩男剩女”现象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除了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

1、生存压力大,年轻人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无精力恋爱。

2、拜金思想流行,一直幻想“白马王子”'富家千金的出现,从而错失良好姻缘。

3、高离婚率让很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相对于古代“那时候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状态,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加上互联网的出现,使出轨率提高,从而导致离婚了提高。所以许多人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宁愿单身恋爱状态,也不愿能走进婚姻殿堂。

4、“宅”文化兴起,一批宅男宅女。不愿走出家门,导致很多人社交能力退化,更减少了与异性接触相识的机会。

我简单总结了这几点“剩男剩女”出现的原因,不过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人而异。不管怎么,婚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追求事业成功是应该的,但也不能忘记在奋斗路上寻找能牵手一生的人,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的完美。勇敢走出家门,大胆表白大胆示爱。就像网上的段子讲的,“喜欢就去表白啊,万一对方眼瞎呢 ”。

单田芳曾因被禁止说书气哑了嗓子 这一辈子的竟然是错的?

9月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曲艺家协会名誉单田芳因病不幸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单田芳 中国工人出版社

单田芳是我的偶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听单田芳的评书长大的。我从8岁迷上单田芳的评书,一直听到大学毕业,没有间断,听了14年评书。工作后虽有间断,但在装了宽带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单田芳的评书都下来,方便随时听他说书。

有一年我坐车时小偷偷了我的MP3,我去追小偷,被小偷团伙打破头,当时我用MP3听的,就是单田芳讲的《》。

单田芳的评书我全部都听过,有的听了还不止一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单田芳影响了我,更准确地说,是我们整整一代人。所以当听到单老驾鹤西去的消息时,心情特别沉重。那逝去的,是单田芳的岁月,也是我们的童年和成长的时光。

说书给自己听

即使先生走了,我们脑海中依然还会浮现出他标志性的声音。单田芳说书的一大特征,就是他沙哑的喉咙。那么问题来了,单田芳的嗓子是怎么哑的?一出生就这样?

当然不是。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辽宁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单田芳七八岁就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那时候,他的嗓音清脆响亮,是标准的说书先生的嗓子,可不像我们熟悉的那样,按单田芳自己的说法就是“像唱歌似的要多高有多高”。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但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

1954年单田芳走上评书舞台,很快就在鞍山成名。“”中,单田芳说评书被说成是向往旧,禁止他说书。当时单田芳憋屈窝火,嗓子就哑了。

即使这样,他都没放弃说书。

1969年4月,单田芳被下放到营口的干于沟,别的说书艺人基本都放弃了,可是单田芳不,他一边在田里干活,一边自己一个人说给自己听,从来没有荒废这门手艺。

这毅力是有多大?哪是一般人可比。单田芳选择了自己的坚持,并让这份坚持在之后大放异彩。

这样的人就是天生为评书而活着的!

1974年4月24日,他离开第三生产队,一个人徒步18里来到沈阳“潜伏”了下来,隐姓埋名,东躲,靠卖水泡花生活。就这样,单田芳还在半年之后将自己的妻子孩子接到了沈阳。

焕发第二春

1978年,单田芳,落实。十多年没有公开说过书的他重新站在舞台上,一字未说,已泪流满面。

两世为人啊,他一边想一边流泪,面对赶来将茶社挤得水泄不通的热情书迷,他浑身。那天,1979年5月1日,劳动节,他永远都记得这一天。忘不了,他说,一辈子也忘不了。镶了牙、嗓子动过手术的他,说的是《隋唐演义》。

那一年,他45岁。

“”结束后首先广播的是刘兰芳的《岳飞传》和《杨家将》。1979年5月1日,轮到单田芳闪亮登场。刘兰芳是鞍山的,单田芳也是鞍山的,双“芳”争艳,谁与争锋?单田芳重返书坛,他的独特风格征服了亿万的心。他的评书非常有画面感,一块醒木,一把折扇,说尽千军万马,古今兴亡。而沙哑的嗓音不仅没有成为他的短板,反而变得非常有辨识度,也算是因祸得福。

我记得很清楚,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晚上六点半,只要《隋唐演义》播出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打开收音机,收听这部长篇评书。说“凡有井水处,都听单田芳”是一点都不过分。现在我听到“朋友们,今天请继续收听单田芳播讲的《隋唐演义》”,真是恍如隔世,这样的盛况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45岁,人到中年,而单田芳却焕发了第二春。后,电台开始在黄金时段播放评书,单田芳也开始走进录音室。一开始他不适应,因为面对观众有反应,而在录音室里却是面对麦克风,空无一人。那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个办法:录音棚有面透明的大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录音员,还有两个的。他就把他们作为观众,果然效果特别好。

单田芳的评书收听率之高恐怕是现在所有热门的广播电视节目都不可比拟的。连带着由他评书改编的图书也一样畅销,动不动几十万册起印。我还收着他的《连环套》《童林传》《七杰小五义》等好几本书。像《童林传》,厚得像砖头的两大本,出版社出版,每本定价是3元7角。

很平民的价格,代表了那个年代的消费水平和书籍定价,也是很多人的文学启蒙。我们不是看着卡夫卡长大的,而是听着读着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长大的。

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之后,传统评书逐渐走下坡路。1992年,单田芳继《三侠五义》热播后播出的《白眉大侠》让他的声誉达到顶峰。作为《三侠五义》的续书,《白眉大侠》(原著《续小五义》)本身的知名度并没有《三侠五义》来得高,一开始的关注度也尔耳,可是架不住单田芳高超的说书艺术,愣是将这部新编评书变成了大IP,还改编成了电视剧。

书胆徐良,白眉,还驼背,一口山西腔,没事还喜欢跟人贫两句开玩笑,再加一个细脖大脑袋的房书安,这么另类的组合,却成为最让牵梦萦的评书巅峰之作。

说了一百多部书

在一个港台武侠刚刚进入读者视野的时代,单田芳的评书,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打开了通向武侠的世界。

单田芳可谓当代最重要的评书,他不仅技巧全面,而且播讲的长篇评书数量之多,天下无人可比。从传统的《隋唐》《三国》《明英烈》等讲史的“袍带书”,到《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等短打武侠类,再到《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等现代题材的新编评书,都非常成功,能驾驭的题材之广,当今评书界,无人能出其右。

单田芳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和播出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光《白眉大侠》就320回,还有《童林传》(300回版)、《乱世枭雄》(485回版)、《三侠剑》(400回)、《小五义》(400回),你真难以想象,他的脑袋里怎么就能容纳这么多部书。我们背一回书,内容往往前背后忘,他居然一说就是几百回,真也!但也许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在这背后,他曾经吃过的苦头,受过的罪。

单田芳的好友刘兰芳惊闻噩耗,异常悲痛。她回忆与单田芳交往点滴时说:“我与单田芳先生相识六十年,在鞍山曲艺团一起工作三十多年。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单田芳先生艺术精湛、工作勤奋,他把毕生的心血全用在了评书艺术上,创作播出了一百余部评书作品,对评书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也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书的传承人,他的去世,是评书界的损失。单田芳先生千古!”

【书摘】我最了解我自己

我生于1934年农历11月11日,属狗的,后来在实行的时候可能由于的马虎,竟变成了1935年11月11日,属猪的。为此我曾经找过他们,说他们写错了,却回答说:“我们换算过你就是属猪的,11月11日生,错不了。”我一想少了一岁就是年轻了一岁有何不可呢?这也算捡了个便宜吧!所以的出生年月日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我早就想写一本自传把我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历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是我又有一种自卑感,充其量我是一个平民百姓、草根艺人,有什么值得写的呢?自传是属于英雄豪杰的,我既无丰功伟绩,又没有风云的事迹,既不惊天地也不泣,左思右想又放弃了写自传的念头。

1978年我被落实之后重新回到曲艺团工作,京剧团的团长陈强(电视剧 《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 和一个编剧找到我说要把我的评书《三侠五义》改编成京剧连续剧,我欣然同意了。此后他们每天都到我家来,由我给他们讲述三侠五义的故事,他们边听边记。除了工作之外我们无话不谈,我向他们讲了许多我个人的经历,那个编剧非常感兴趣。

他对我说:“你应该写本自传。”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的自传比《三侠五义》还精彩。”我说:“我没有时间写。”他说:“我可以给你帮忙。”

1983年在公房分配时我跟这位编剧成了邻居,这下机会来了。在业余时间他成了我家的常客,我口述他笔录,忙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有一点儿误会我和我老伴儿把他得罪了。时鞍山曲艺团有两家安了,我就是其中一个。那时私人安的极少极少,所以编剧先常到我家来打。说起他也是知情达理之人,但做事也欠考究,有时半夜敲门来打,有时午睡时来打,长此以往我老伴儿就不高兴了。有一次他又来打被我老伴儿拒之门外,为这件事我和我老伴儿还大吵了一顿,我说:“你这不是平白无故得罪人吗?”我老伴儿说: “安这么一个破玩意儿有什么用!天天搅得人不宁!”我想找编剧解释一下,可是他真的生气了,见着我的面连理也不理搭也不搭,我刚要说话他把脸一歪转身走了。当时我也很生气,我心想此人度量太窄小了,此后他见着我也不言语,形同陌路互不理睬,写自传的事自然就泡汤了。

时光到了1996年,我在红创办了单田芳艺术公司,我的邻居是个作家叫奚清汶,哈尔滨人,我们俩既是邻居又是。男人和女人一样,处近了就无话不谈,我又自觉不自觉地谈了我的身世和经历,奚清汶听后大吃一惊如获至宝,他说:“这么好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写自传,现在赵忠祥倪萍都在写自传,刘晓庆也写自传,我都看过,绝对没有你的经历这么精彩。”我说:“我天天给给电台录音,哪有时间写啊!”他说:“没关系,我来帮你写。”我说:“我打算有了时间静下心来自己写,因为我的自传只有我最清楚。旁人写虽然好,无异于隔靴。”奚清汶说:“兄弟你放心吧,我肯定能写好。”

就这样我俩达成了协议,有时间我就口述,他就用录音机录下来。到了1997年自传初步完成,题目是《单田芳说单田芳》(磨难篇),他给我读了一遍,我觉得不太满意又让他重新做了修改,修改稿我还是不太满意,虽然书是印出来了但没有发行,只留作馈赠朋友的礼物。我自己暗下决心,等几年之后还是由我自己写吧,还是那句话,只有我自己最了解我自己,写出的东西才最真实。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我已经七十有六,再不写恐怕就没这个机会了,虽然我现在依然很忙,我还是在百忙之中部分时间写了这本真正的《单田芳说单田芳》。 

(0)
上一篇 1分钟前
下一篇 2019年10月15日 上午11: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