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年都有一次祖国的生日,也就是国庆,当然了,每逢10年一次国庆,我国就会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举国同庆,今年也是祖国70典,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光辉的历程伟大的奇迹  第1张

俺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邗江人,在邗江生活学习近半个世纪,目睹了家乡巨变,感叹我们现在是幸福满满的呀!

清晰地记得1986年前后,我和我妹分别考上了扬州师范学校和邗江中学,那可怜的周六下午回家,成了天下第一大难事。每逢周末,我妹和我分别从施桥和念泗路赶到老西门车站,那车站人山人海,学生流、上班流汇集在一起, 而车只有孤零零的一辆,更没有什么班次,每个人脸上写满了焦急、无奈甚至恐惧(特别是学生害怕回不了家)。驾驶员是我们老家的耿师傅,他无奈地摇摇头说:“我也没办法呀!”于是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从前门挤,从后窗爬,往驾驶室钻……发动机盖上,副驾驶座上都你挨我,我挨你,挤满了人。靠车门的大叔最后踮起脚跟,才把门关上。班车一路颠一路摇,极像柬普赛人流浪的大篷车。庆幸自己到家时,天已漆黑,三间平房里擦亮灯罩的小灯在等待着我们姐妹俩的归来。

后来到了90年代初,我调入了一所乡村职业中学工作,也步入了“围城”,每次去我老公老家——泰兴的农村,真是难于上青天,早晨,天蒙蒙亮,就收拾行李,大包小包,肩上背,手上提,还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犹如逃荒。先步行近两公里,走到公路集小站,等待7路公交车的到来,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渡江桥下的当时的扬州汽车总站,购票后,在固定的时间节点才能登上扬州至泰兴的所谓长途客车,两个小时后,再坐上泰兴西至泰兴东的公交车,到泰兴东后,继续挤上从泰兴东至北新(泰兴的一个乡)的农用班车,到达北新乡镇府附近后,再搭乘无牌无证的私家摩托车,摩托车一路狂飙驰过崎岖的乡间小路,飞过无栏杆的小桥,吓得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冷汗直冒。跨进老公老家家门,天近擦黑,乡村已炊烟袅袅。疲惫狼狈之状不可言语!

现在的我,虽已步入天命之年,但每次回娘家(现住城区),也是驱车前往,从家出发,经过风景如画的邗江路,再到大气开阔的扬子江北路,一路上美景伴随着音乐,不到三十分钟,就到达了常来长寿的——杨寿。

现在逢年过节也去老公老家,有了私家车,一路先上启扬高速再转盐靖高速,一个半小时足矣!和九十年代初回老家相比,天壤之别呀!

14年9月,丫头要到上海读书,举家欢庆,送行加旅游,我老爸、老妈也要参加活动,全家驱车经过润扬大桥到达镇江火车站,年过古稀的老爸、老妈坐上了高铁,感叹:这么好的“火车”,又快又稳,想当年,我们乘小船摆渡过瓜洲渡口,一天也到不了上海呀!

去年8月,小棉袄要到英国留学,在上海浦东机场,满眼都是背着行囊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和送行的家长,十几个小时后,女儿就平安、顺畅地到达了伦敦机场,在报平安的微信中写道:伦敦机场真的没办法和浦东机场比……我在微信中回到:人他们曾留学法国乘坐轮船,历时近两个月,你呢?……应感谢祖亲的日益强大呀!……

脚下的路,车轮下的路,让我们踏出了邗江的变化,滚出了祖国的变化……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征文: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奇迹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市委部在全市统一战线范围内开展征文比赛活动,活动得到各地工作者、对象等的积极响应。我们邀请肖江虹、李晶、杨青三位大咖对102篇进行了盲评,甄选出35篇作品,它们或壮阔瑰丽、或恬静自然、或如细流……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述说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恋……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本次征文作品、入围作品,让我们通过作者的笔尖,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的沧桑巨变,品味老百姓的苦乐酸甜……

徐仁烈 白云区联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奇迹

——纪念新中华人成立七十周年

今年是中华人成立70周年。也是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70年砥厉奋进,70年风华秋实。我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无论是在中华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1949年10月1日,毛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的浴火,开启了实现富强、振兴、幸福的伟大征程。70年斗转星移,沧海良田。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是一条中华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今天我们行进在新时代,承载着历史的荣光,肩负着未来的希望。

中国共成立之前,中国还是一个满目疮痍,落后挨打,积贫积弱的。数以亿计的中国还在忍饥挨饿。为了改变这个状况,许多志士仁人进行了不懈探索,但都没有成功。中国一成立,就肩负起挽救中华危亡,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经过长达28年的浴血奋斗,了帝国、官僚资本的,建立了新中国。之后,又确立基本制度,今天,中国早已告别贫弱,走向富强,中华正在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中国成立70年,一路走来,带来的是沧桑巨变,面貌一新,正使中华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70年弹指一挥间。1840年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之害,宝受战祸和之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改变中华前途命运的70年,是沿着之路奋勇前行的70年,新中国70年的历史进程,是在中国共下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实现独立、是走向复兴的前提。中华人的成立之时,毛曾自豪地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中国的事务必须由中国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再有一丝一毫干涉。”从此,中国将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彻底结束了中华100多年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最迫切、最深沉的愿望,中华了历史性新生。

中国共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经过长期浴备奋斗,完成了新、建立了中华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国走向的基础,开启了中国迈向的实践进程。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人,坚定把看作中国落后,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开启推动由新向过渡。的建立和巩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遗留的任务顺利完成以及一系列的成功推进,为在中国确立基本制度创造了条件。随着改造的基本完成,基本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开启了在道路上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才能救中国。用救中国,走道路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成立伊始就确立的奋斗目标。自此,成为中国共团结群众、引领进步的,坚定不移走道路,成为中国的坚定信念。在全面开展建设过程中,毛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的现代化的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期间,中国共带领全国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高,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而且成功发射“两弹一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地位,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等等。毛还提出“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的道路”问题。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来,中国共带领中国各族取得了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总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目标,法治建设等也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历程,创造人类历史上发展奇迹。

党的十一届作出把党和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在新时期,随着的开创和发展,在中国新的生机活力。

邓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有的。由此,坚持和发展成为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随着对什么是,怎样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邓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人把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理论。邓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使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新境界。中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人,成功将的推向21世纪。深化对什么是,怎样建设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认识,形成“”重要。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以后,以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实新,深刻认识和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观。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建设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

中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经过长期努力,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巨大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在中国进一步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到新的历史起点上。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突破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目瞩目,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目共睹。新时代,我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的结束。中的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愿望,把进行伟大奋斗、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有机统一起来,全面加强党的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事业,使党和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政党制蓬展,中的把习新时代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提出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中华人成立的70年,中国创造的很多的奇迹,这一个个奇迹极大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共的面貌,汇聚成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盛世景象。

70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后,对内,对外的全面展开,充分释放了中国的经济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速度。

70年来,中国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中国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进步成果。经过70年不懈努力,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中,正在迈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到2023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万人。特别是中的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保障体系。截止2023年6月,我国基本养老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5亿人、1.91亿元、2.3亿人。今天,广大群众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70年来,中国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新中国70年,是创造科技进步奇迹的70年。在这70年中中国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稳、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伟大的中华人,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踏浪前行。

70年来,中国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一部中国成长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制度创新史。在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如何建设,推进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创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供学习,没有成熟的发展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创新。70年来,中国共各族进行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制度保障了各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构建起的党际关系,市场经济体制把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式实现祖国统一崭新道路等等。新中国70年的制度创新,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继续坚持并发展了同各的合作。各在中国共下,参加和各项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提出了共与“长期共存,互相”的八字方针,这就为中国共的合作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以后,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的的,都是在中国共下为服务的力量。统一战线的任务转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以邓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和工作。他多次强调“是在共下实现各和无人士团结合作的,也是我国体制中发扬,实现互相的重要形式。”中国共的十二大丰富了关于共与团结合作的八字方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针。把合作和协商作为我国基本制度的重要内容。1986年,以中发(1986)19号文件,在文件中把合作作为制度提出来,指出:“发展和完善派合作的制度,充分发挥的作用,是我国体制重要内容之一。”十三大报告进一步在党的全国文件中肯定了这个制度。根据邓同志的批示精神,1989年12月30日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1993年全国八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修正案在序言中增加“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确立了基本制度在中的地位。中的十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列入中国共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的把坚持和完善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与建设文明联系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与时俱进的特点和生命力。

回顾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的合作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它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的伟大斗争,发展与光辉实践,带领于中华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浓厚的历史渊源,坚定现实基础和鲜明,充分体现了政党的优越性,是实现富强,复兴,幸福的重要力量。

随着政党制度的蓬展,中国建国会在我国舞台上也日益展现出新的活力。一直以来,中国建国会继承和宏扬参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对经济和生态文明等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通过调查报告、提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委和提出意见和建议,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了重视和采纳。民建成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建设和中施展才华,这也充分体现了民建作为参政党的时代风貌。

中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会对全面深化作出了系统部署,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全面深化阶段。在这一个历史节点上,中国建国会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丰富的实践机遇,这也为民建履行职能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因此,民建及其成员一定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的合作和协商制度,切实履行参政职能,适应全面深化的时代要求,为全面深化贡献力量。

首先,要深刻认识为全面深化作贡献,是参政党的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团结带领各族披荆斩棘,走上了建设的不懈探索之路。实践证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中华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坚持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以来所作出全面深化的部署、总动员。民建理所当然也肩负着参与全面深化的新的历史使命,要切实增强参政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作为积极投身全面深化的伟大实践。

其次,要民建所联系经济界人士特点和优势,为全面深化献计出力。全面深化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凝聚起全的智慧和力量,要围绕全面深化的总目标,在转变职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多建有用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其三,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在全面深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执政能力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民建各级及其成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跟得上执政党的步伐,才能承担起参政党的重任。为此,民建基层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增强活力,提高凝聚力。要着眼于合作格局的巩固,发展、完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共的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不断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和水平。

其四,要坚决维护以习同志为核心的权威,要坚决维护习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权威和习同志核心地位是有机统一的。维护习同志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的权威,维护权威,首先要维护习同志的核心地位,最重要的要增强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高度一致,把习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此,中国建国会各级及其成员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筑牢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理论上的清醒上的坚定,真正紧跟核心,维护核心,绝不能有丝毫犹豫和动摇,把严守中的纪律、规矩作为立身之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原则问题,清醒头脑,站稳立场,分清是非界限,把“四个意识”转化为坚持围绕核心发力,向看齐,坚持以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做到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执行,禁止的坚决不做,对习同志为核心的绝对忠诚,确保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

作为中国建国会基层成员,我们要深入学习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新时代思想为指引,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为着力点,以中国共为师,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的,紧跟执政党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为中国建国会事业再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贡献力量。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军事篇”系列文章③】铸造强国利器70年——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历程与启示

我军诞生于战争年代,创造了许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辉煌战绩,书写了可载界史册的军事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提出“建设现代化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到习在报告中提出“同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宏伟目标,可以说,建设现代化的一直是党和的夙愿。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实现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

数十年来的不懈追求

战争年代,我军很早就认识到先进的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技术水平落后,自造十分有限。新中国的成立,使得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才真正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才真正走上了奋力实现国防和现代化的征程。

中国空军歼-20战斗机双机编队起飞。

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安全挑战和战争威胁,毛多次强调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1956年,毛向全国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指示周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决策实施“两弹一星”、电子计算机等国防尖端工程,探索“自力更生”“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大力协同”的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之路,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1986年3月,邓同志作出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优先、以民养军”的针,指导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大局,走上可持续快速发展之路。1995年提出,努力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引导全军把提高战斗力的重点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积极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党的以来,党、和习继承和创的建军理论,围绕实现强军目标,调整新的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2014年12月,习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指出:“武器装备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安全和复兴的重要支撑。建设一支掌握先进装备的,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

庆祝中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山东青岛附近海空域。中国海军某新型潜艇接受检阅。

从老一辈人依靠科技建设现代国防的夙愿,到提出科技强军,再到习提出科技兴军战略思想,贯穿始终的,是数十年来对于依靠科技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不懈追求。习继往开来提出“科技兴军”,既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对于科技观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党和对于依靠科技实现强军兴军的殷切期盼,更是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和军事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从跟跑发展到并跑与领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已经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的强大,由过去“小米加”武装起来的发展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党决策成立国防工业机构,集管武器装备建设,提出了初步建立国防工业体系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我国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即“12年科技规划”),迅速形成了中型坦克、喷气式战斗机等装备仿制和修造能力。经过“三线建设”尤其是后的蓬展,我国形成了世界大国中门类最为齐全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可以研制生产各种类型的武器装备,为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庆祝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中,我军首次按作战体系要求,联合编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和后装保障6大模块,向世界展示了装备体系建设的新成就。

国防尖端武器装备是国之重器,是捍卫安全的重要凭借。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在基础十分薄弱的前提下决策发展“两弹一星”及等国之重器,充分反映了老一辈人和党的非凡胆识与战略远见,一举奠定了我国大国地位。以来,我国武器装备领域的大国重器研发更是捷报频传。200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空警-2000”开始服役,彻底了对引进国外预警装备的依赖。2023年11月,我制的隐身战斗机歼-20和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现身,是我国进入大国空军俱乐部的亮丽名片。从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成功进行与核结合发射试验,到2023年12月7日火箭军齐射10枚东风开展实战化训练,我国战略威慑与核反击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战略进入战备序列。2023年4月26日,我国首艘航母001A在大连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独立建造母舰的能力。2023年4月23日,海军055型大型驱逐舰在世人面前惊艳亮相,标志着海军武器装备建设进界一流水平。从一系列新型空空、空地、地空,到先进战略、巡航;从新一代武装直升机、新型主战坦克,到指挥自动化系统、战术软件,尤其是党的以来,一大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列装部队。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国国防科技一直是在世界一些刻意遏制、和的环境中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载人、量子通信、激光螺、人工智能、母舰等国防科技前沿领域成果涌现,并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从跟跑发展到并跑与领跑,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必须坚持的几点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为我们继续推进现代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但不唯“技术论”“武器论”。我军的现代化是包括军事理论、形态、人员和装备技术在内的全面现代化,而不是单纯技术或装备的片面现代化。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战胜优势兵力之敌,始终是毛思想活的灵。正如毛在抗美援朝期间的一次谈话中所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我,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习在庆祝建军9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国防和现代化的内涵要求,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矢志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与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与安全需求相适应的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相统一。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不断强调:“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的论断为我国长期坚持国防建设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提供了思想遵循。之后,邓同志也指出,“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为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把军民融合上升为战略,理顺了经济发展与安全、国防建设的关系。面对当前及今后各种风险挑战,我们仍必须长期秉持这一宝贵经验,聚精会神推进国防和现代化事业。

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将核心关键技术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乃安全所系,乃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所在。1956年,主管国防科技工业的元帅给周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已有的科学成果为辅”的方针,得到了毛、周的赞同。正是由于坚决贯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独立研发尖端科技和先进武器装备的,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一些的科技和遏制,习深刻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既是捍卫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强国尊严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国防和现代化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回望7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坚信,在党的坚强下,到2035年,包括武器装备现代化在内的国防和现代化一定能够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定能够跻身世界一流。

初心铸就千秋伟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

(一)2023年10月18日。

中国共第全国开幕会上,的报告开宗明义:“中国共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新时代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成为一个执政党面向未来的鲜明标识。

2023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2023年10月31日,带领局同志在瞻仰上海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永远年轻”“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2023年5月20日至22日,赴江西考察,来到红征出发地。他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理想和宗旨,深刻认识红色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来之不易,要继续高举的,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2023年6月24日,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第十五次集体学习。在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政党的,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精神。”

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征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也70年了。当此之时,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部署。强调:“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二)只有回首来路,才会知道已经走出多远;站上时代峰峦,才能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新中国的70年,前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后启一个走向复兴的变革和创新。

犹记19世纪末,孙先生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犹记新中国成立后,毛同志豪迈展望,“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犹记前夕,邓同志在日本新干线列车上感受到“催人跑的意思”,沉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穿越和建设的洪流、激荡与发展的风云,70年艰辛奋斗,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共的面貌。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带领亿万,把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写在广袤大地,让中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复兴号”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领跑世界,神州处处有最新最美的文字,处处见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目标。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不仅让人回顾昨天,更让人立足今天、展望明天。“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以恢弘的历史视野,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新方位、新特点。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从历史兴衰规律来看,一个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内外压力会越来越大。走过70年,我们自豪却不能自满,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绝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守成者没有希望,奋进者才有未来,我们仍需以雄健的精神创造更大的奇迹。

今天,“摆在全党全国各族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唯有继续朝乾夕惕、夙兴夜寐,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才能让新时代的中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奔向更广阔的未来。

(三)2012年11月29日,新当选总的习,率新一届局同志和处的同志来到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说:“实现中华伟大复兴,就是中华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提出的中国梦,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成了中国的最强音。

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1840年战争以后,中华蒙受百年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世所罕见。中国梦,是从沉淀了我们全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撼人心。

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斗进取的现实愿景。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梦,是从富强、振兴、幸福的理想和渴望中生长的,的强劲发展是它的现实支撑,所以它才如此地强烈,如此地动人心扉、振奋人心。

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的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好,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梦想如长风,鼓起船帆;目标如灯塔,引领征程。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开启,2012年——进入新时代,这些时间构成了复兴航程中过去的一个个重要节点;那么,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这三个更加宏伟的目标,标注出的则是逐梦征程要到来的一个个重要坐标。抵达一个个曾经的目标,又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接近中华伟大复兴的山巅。

“中华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几度辉煌,几经沧桑,向前看,千回百转千难万险,我们要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越是伟大的梦想,就越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实现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奔跑中,把圆梦的辉煌写在未来。

(四)1949-2023。7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着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党的以来,反复强调,全党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共宣言》指出:“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巴黎公社、十月、中国以及世界其他的,冷战、苏东剧变、策动“颜色”等,哪个不是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甚至腥风血雨的重大斗争!从诞生之日起,从建立之时起,就处在各种敌对的谩骂、敌视、反对、围剿之中,就是在各种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建立中国共、成立中华人、实行、推进新时代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美国就发动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畏强敌,以抗美援朝一战打出了人的国威,打出了的军威,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地位。之初,我们党带领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敢闯敢试,闯出了一条新路,创出了一片繁荣发展的新天地。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以巨大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励精图治、激浊扬清,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反“”刮骨疗,反万钧,机构大刀阔斧,体系重构,“三大攻坚战”成效卓著,大国外交开创新局……其间有多少振聋发聩、惊心动魄,又有多少荡气回肠、前所未有,如果没有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党和事业怎么可能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经常讲,中华伟大复兴,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们不怕风险,怕就怕承平日久,缺乏斗争精神。一个政党、一个、一支队伍,如果丧失了斗争意志,那就离危亡不远了。

面对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上的集一、坚强有力至关重要,党的坚强是我们和最大的优势。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权威和集一,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党和事业兴衰成败,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必定是性、灾难性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和我国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和我国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创新时代潮流,坚决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祖国、团结和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曾说,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走过70年的中国,一定能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啊,什么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五)1949-2023。7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着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的,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脊梁,始终成为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像中国共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得那么严密和广泛,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制定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并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为中华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建树了那么多功绩,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我们党是要在中国长期执政的,这是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复兴伟业的需要,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党成立前后,有300多个政党和团体先后登上过中国的舞台,但大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中销声匿迹了。世界上与我们党同期成立的政党也很多,但大都没有成事,有一些虽然取得了,但几十年后又丢掉了。现在,中国共作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460多万个基层党的政党,作为一个在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党的自身建设对于党和前途命运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曾以“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我们,能够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证明,在进行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确保我们党始终为执好政的关键所在。70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的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以刮骨疗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找到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以反为例。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强烈历史使命感、深沉忧患意识和顽强意志品质,以之势、霹雳手段大力开展反斗争,正风、肃纪、惩贪,“打虎”“拍蝇”“猎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书写了一个百年大党“自我”的崭新篇章,在这场“输不起的斗争”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曾几何时,总有人借问题对我国制度说三道四,以来这样的论调在上越来越失去市场。有外媒评论,中国当前的反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解决温饱问题、极大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事实胜于雄辩:当今世界,没有哪个有中国这样的反腐力度和成效,也没有哪个能够像中国这样,在强力肃贪反腐的同时大局稳定向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仍然任重道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场“正当其时”的重大主题教育,不仅是要警醒全党“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是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重整行装再出发。叩问初心,知所从来;筑牢使命,明所将往——这是我们党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一定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衷心拥护、勇于自我、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执政党。

(六)1949-2023。7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着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譬如一面,就是方向。举什么旗,就会走什么路,什么事业。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是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就是我们党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

强调,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是全面建成小康、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个实行什么样的,关键要看这个能否解决这个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中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年代,各种都进行过尝试,资本道路没有走通,改良、自由、达尔文、无、实用、民粹、工团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归于昙花一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中国70年特别是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而没有别的什么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这是党和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世界上有些人、有些,是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强大起来的。远的不说,就从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声音在上就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

有那么一些人,把中国发展中的问题都归咎于我们的制度,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只要照搬制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人们看到的是,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和地区,按照进行“颜色”,带来的不是经济发展、稳定和进步,而是政局动荡、乃至国无宁日。这些事实,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从反面深刻地教育了人们:既不能走封闭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路。

思想的光芒,照亮一个走向复兴的征程,也产生影响世界的力量。近年来,《习谈理政》在许多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被不少外国政要摆在案头。法国前拉法兰说,这部书“阐明了中国的重大选择,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的雄心与发展方向”。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关于自身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启迪,这正是习新时代思想的魅力。

党的郑重宣告:经过长期努力,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重大判断,意味深长——

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意味着科学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伟大;

这意味着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自身独立性的和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过去70年,已经证明这条道路的成功;面向未来,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有这样的自信,我们有这样的定力!

(七)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毛同志倡导人们“永久奋斗”;1980年1月16日,邓同志在分析当时形势和任务时,告诫全国一定要“艰苦创业”;2023年12月31日,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号召大家“努力奔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需要亿万一起“永久奋斗”、携手“艰苦创业”、共同“努力奔跑”,让我们的人更加繁荣富强。

走过70年,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华伟大复兴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光明前景。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

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的地位没有变。人均GDP仍处世界中游,与高收入还有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但“卡脖子”的短板仍有不少……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必须牢牢立足最大实际,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要看到,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党和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答好民生考卷,才能让的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更要看到的是,中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持续增长,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党和大政方针顺、得人心,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政通人和局面;发展唤起了全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以、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中国充盈着蓬勃旺盛的活力,勤劳智慧的中国迸发出巨大创造能量;民生持续改善,即将全面建成小康;中国赢得了广泛尊重,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华儿女以从未有过的自信挺直腰杆、扬眉吐气……

有刊登过一组百年来中国人表情的老照片:清末的麻木,的迷茫,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时期的兴奋……方寸之间,最让人感动的,是今天中国人脸上那开心自信的笑容。这样的表情变化,折射的是中华百年来的历史境遇,反映的是中国精神上的历史性进步。

(八)“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使我光荣祖国,稳步走向大同。”1949年10月1日,日报刊发了这首《新华颂》。

新中国七十华诞前夕,日报新媒体推出了“中国24小时·地方篇”系列微。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触摸发展脉动、展现山河魅力,打开了一幅幅壮美的时代画卷。

岁月为证。7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历史还将继续证明,“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这是大国领袖谋划发展的“时间视角”;“中国共立志于中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是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献身使命的“时间誓言”。

中国共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华的伟大复兴,圆梦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