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大家都听过。大家可能对这个成语的意思只有个大概的印象,具体说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准确。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么意思呢?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总之有一点就是叫人诚实,才知道感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么意思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本意是桃花李花虽然不说话,但由于其本身的芳香美丽,看的人很多,以至树下走出一条小路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就算不宣扬,也自然会让人景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么意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  第1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西汉时候,有一位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义是桃李虽然没有美丽的话语,绚丽的色彩,但大家都纷纷来到她的身边,一睹她的芳容,一品她的美味,以至于踏出一条路来比喻严于律已,扎实肯干,就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上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有几个意思?

习在“一带一路”合作高峰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2013年秋天,我在哈克斯坦和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和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本是汉代的谚语。桃树和李树向称“嘉木”,阳春三月,桃花、李花为大自然装点了美丽景色;桃子、李子成熟,则成为人们甜美的果实。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人们来观赏桃李之花、采摘桃李之果,树下自然形成蹊径。

中国人自古喜欢桃李花色之美,《诗经·召南·何彼穠矣》说:“何彼穠矣,华如桃李。”桃树种类颇多,花多粉红之色,开花时节,芳菲烂漫。《诗经·周南·桃夭》赞颂桃花之美说:“,灼灼其华。”正因为如此,人们常以桃花的颜色来形容美女面容,如“面似桃花”“人面桃花”。李树大者高丈许,树之枝干如桃,叶绿而多,花多白色。相比而言,李花不如桃花,但李花淡泊雅洁,月夜仰头观赏,花团锦簇,有如子降临,又非桃花可比。至于果实,桃子养生,有西王母桃会的传说。李子美容,《岁时纪丽》云:“立夏日,俗尚啖李。谚曰:‘立夏得啖李,能令颜色美。’是日妇女群作李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语,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即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生平具有色彩。他善于骑射,一次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镞没入石头。他曾与匈奴大小70余战,匈奴人畏之,呼之“飞将军”。李广一生清廉,所得赏赐皆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他忠心耿耿,但不善言辞,命运不佳。其死后,天下人皆为之流涕伤感。《史记·李将军列传》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这是把李广比作了桃李之树。唐代颜师古解释说:“蹊,谓径道也。言桃李以其华实之故,非有所召呼,而人争归趣,来往不绝其下,自然成径,以喻人怀诚信之心,故能潜有所感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是行在言先。中国人本是重视“实践”和“实效”的,不尚空谈和清谈。在中,可以看到孔子有这样一种思想,在“身教”与“言教”关系上,强调“身教”先于“言教”。载:“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之人不敢轻立德言,怕自己做不到。又载:“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说行动要走在言论的前面。《周易·系辞传》也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这是说教育应培养学生讲求务实,先躬行而后论说,反对专逞口舌之辩、哗众取宠的浮躁学风。哗众取宠虽然可能博得人们一时关注,所谓“别有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但最终还是被人们厌弃。

二是公道自在人心。按旧史所论,李广射艺精湛,战功也多,属于该封侯而未封侯之人,因而后人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语。虽然李广一生中未曾得到他应得的荣誉,但在当时士大夫和老百姓的心中,他赢得了尊重。所以司马迁作《史记》,浓墨重彩专写了他一生的事迹,并加上赞语,给予褒奖,可谓“公道自在人心”。所以明代何良俊说:“夫仕宦者,不难于获上官之誉,而难于得下民之心;不难得民心于一时,而难系民思于身后。”

三是得道多助。类似李广的情况,各朝各代所在多有,班固《汉书》专门有《循吏传》,一些为民的好官非但未能得到朝廷褒奖,反而因为不合“上意”被罢官,班固因而感叹说:“夫君子之为政也,仁爱深矣。故其恩德沦于,风烈播于弦咏,攀辕遮道,而惜其罢去;号呼啜泣,而形于恋慕,以至邀车驾而愿借留,守关门而求代罪,……申奉祠之礼,修服丧之报,致恭于丘墓,……盖‘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非可驱而致之也已。”地方好官在任为民办事,得到的衷心拥戴,被永远铭记。宋代王钦若等编著的《册府元龟》专门设《遗爱》编,记录自古以来为所爱戴的地方官,记载了许多人们愿为之生、愿为之死的感人情景。

习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大的感召力,4年来,得到100多个和的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德不孤,必有邻”“得道者多助”——“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道义自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代中国无疑正是“桃李”一般的嘉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

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近义词】: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意为:太史公说: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句;指实至名归

词语造句:

1、她深居简出,但记者总是络绎不绝,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耕耘功不可没。亲爱的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就让远方的学子给您捎上一份祝福,祝福老师身体安康,节日快乐!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4、只要最终中国有效地遏制,这套独特的体制就会被全球所认可,并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灵海的之名逐渐传遍了云海市,据说还有不少外地人赶去灵海捐钱,以求平安、升官、发财。

6、而且用了典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各级应有的责任和境界,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无声力量。

8、桃李湖是学校内一座人工湖,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品书法,读葛刚

初识葛刚,是在一次市硬书协的一次会议上,朴素的穿着,普通的外貌,并无什么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就连说话也是充满了谦逊,一副虚心向各位老师求教的姿态,我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参会书法爱好者。会议的间歇,几位老师在讨论几个字的写法的时候,他随手写出的几个字,顿时让我对他的看法改善了许多,虽然是随手写的,但是一眼就能看出是练过的!于是就彼此留了联系方法。

一次在与几位老师研讨书法入门教学的教材时,有老师拿出了葛刚编写的教材,才知道葛老师已经刊印了若干本教材和书法普及读物,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时候才知道,葛老师在书画的道路上已经走出了很远,已经是大名县的硬书协,并且不只为大名县的书画普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为数所大专院校聘为书师,数度为各类书法赛事提供评审服务。

或许是字如其人的缘故吧,葛刚的字,初看并无惊人之处,但给人以亲切、平和之感,然而细细的品味起来,一笔一划间,又是那么的合法度,宛若一布衣宰相,亲民而又不失官威,这或许是从平民中走出的书法家的共!

又是一年的春天,有人把少年比作春天,充满了希望,而春天又何曾不像少年,散发着力量!葛老师为少年书法默默的耕耘着,播种着传统的文化,祝愿他培养的许许多多的书法少年,承接起我们的文化传统!

春风不语,桃李欣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