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没有驾照的人福音到了,无人驾驶的汽车出炉了。近日网曝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如果技术足够成熟后,将会为汽车开辟一番天地。同样就算一个没有驾照的能开着这么一辆汽

没有驾照的人福音到了,无人驾驶的汽车出炉了。近日网曝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如果技术足够成熟后,将会为汽车开辟一番天地。同样就算一个没有驾照的能开着这么一辆汽车上路了。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发出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武汉勇气何来?9月22日上午,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这意味着,我国不仅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

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颁发,意义几何?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颁发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最大意义在于,相关企业可在原有测试基础上,加强测试远程驾驶、车路协同等在5G环境下的新功能,并进行载人试运营,从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

此前,国内已经颁发了多张自动驾驶牌照,不过均为路测牌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统计,截至今年4月份,中国国内已颁发109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包含16个城市。颁发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数量为59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数量最多的企业是,数量为51张。

其实“商用”在自动驾驶领域一直是一条红线,很多地方对此慎之又慎。以建立了国内首个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的上海为例,前不久也只是在召开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颁发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应用”牌照。

▲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示范应用”牌照的企业可先行在城市道路中开展示范应用,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这也是自动驾驶在国内向商业化迈进的第一步。但“示范应用”与“示范运营”仍有着显著区别,“示范应用”只是“预商业化”的过渡阶段。

而武汉颁发的商用牌照则正式拉开国内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大幕。武汉也成为率先在全国迈出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城市。尽管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刚刚揭牌成立,但武汉尝试着“一步到位”,给予企业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此次率先首发商用牌照,足见发展自动驾驶的“雄心”。

自动驾驶商用化,成AI企业“甘霖”

此次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落地,也将成为、滴滴、蔚来、深兰等自动驾驶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以为例,在人工智能领域,早已提前布局并持续投入很多年,如今的一切活动与产品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成为目前的工作重点,但人工智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落地。

今年5月,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净亏损为3.27亿元(约合490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6.94亿元,这也是上市以来的首个季度亏损。

其中收入持续减少,人工智能成本投入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在AI商业化成功前,承受着巨大压力。此次自动驾驶的商用化,也终于让持续多年投入的AI自动驾驶得以落地,开始进入收获期。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也为自动驾驶商用化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9月10日,宣布以14.43亿元战略投资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双方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与东软控股在智慧交通领域有很多相契合的业务,比如无人驾驶、车路协同和自动泊车。

此前就与东软集团有过合作,如今再次注资东软控股,足以看出推动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的迫切。

业务目前正在由移动互联网向智慧交通、云和自动驾驶多元化拓展。武汉首次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发放在未来会帮助结出硕果,并持续推动的收入增长。

自动驾驶方面,的Apollo在生态与商业化上进展加速。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Apollo生态合作伙伴已达156家,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城市之争打响,武汉何以拔得头筹?

自动驾驶,如今正在让全国各地的都兴奋和行动起来,在汽车智能化带来的机会下,一场自动驾驶产业争夺战正在中国的城市间打响。众多城市使出浑身解数,给地给钱给,想要抓住这百年一遇的巨大变革。

在自动驾驶、基础设施建设、自动驾驶会议及赛事、企业资金扶持等层面,全国各大城市之间,一场自动驾驶产业争夺战已然开始。

根据整理的国内12座城市自动驾驶及测试显示,一线城市及诸多新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在及产业园区上对自动驾驶进行倾斜。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为什么是武汉率先商用落地?其实早已布局。资料显示,位于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是又一个级测试示范区,早在2016年就开始酝酿。

2016年11月,工信部与湖北省签署“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武汉区(汉南区)建设级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

今年9月份的一则报道显示,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一期封闭测试场道路桩基工程已基本完成,据介绍,封闭测试场占地两公里。除此之外,还包括9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以及多个相关的创新产业园。

武汉专门设立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区。据悉,2022年,区全区实现汽车产销105.4万辆,并汇聚了东风汽车总部和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神龙、东风雷诺、吉利等8大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测试示范区成立后,已经吸引了30多家企业入驻。

此前武汉市公布消息,武汉未来将依托智能网联汽车,5年内投资80亿元,打造汽车+产城融合示范区。示范区将围绕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移动出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形成从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网联测试、服务金融、智慧数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城市功能。

从支持到金钱配套到产业园区,武汉在自动驾驶上的一系列谋篇布局使其在自动驾驶商业牌照上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9月19日,、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提到,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从层面,自动驾驶重视程度也再次提升。

而随着武汉此次颁发全球首张自动驾驶牌照,自动驾驶商用化大门已然打开,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市场将会更加热闹。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3家企业获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自动驾驶商用牌照,这也是继上海向3家企业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后,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又一举措。这次,武汉发放的是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率先在全国迈出了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据悉,牌照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在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28公里的示范道路上运营。这意味着,获牌企业不仅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

实际上,在武汉市的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前,这些企业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为例,今年第二季度,Apollo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方面再进一步。7月初,与红旗联手打造的中国首条L4级乘用车前装生产线在长春投产下线。

在今年7月了由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发布的首批T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总计5张,全部收入囊中。曾透露,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共计百余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也是国内牌照最多的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能力来自于其Apollo,据介绍,该可帮助企业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据透露,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共计百余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也是国内牌照最多的企业。在武汉市的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前,在今年7月了由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发布的首批T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目前,国内允许自动驾驶企业开展载人测试的城市已经出现了许多,国内多个城市均规划了自动驾驶专用试验道路,同时发布了扶持,以产业、吸引投资。

首张自动驾驶牌照虽然落地,但实现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谷歌在无人驾驶领域深耕了10年都没能落地该项研究技术,可见无人驾驶落地之艰难。

国盛证券预计,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汽车智能程度的提升、5G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车路协同设备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自动驾驶将逐级走向成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将加速推动这一必然趋势的演进。

发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武汉何以拔得头筹?

武汉此次颁发全球首张自动驾驶牌照,打开了自动驾驶商用化的大门,打响了自动驾驶的城市之争。

9月22日,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这意味着,我国不仅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方面介绍,此举最大意义在于,相关企业可在原有测试基础上,加强测试远程驾驶、车路协同等在5G环境下的新功能,并进行载人试运营,从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

此前,国内已颁发多张自动驾驶牌照,不过均为路测牌照。因为,“商用”在自动驾驶领域一直是一条红线,很多地方对此慎之又慎。以建立了国内首个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的上海为例,前不久也只是在召开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颁发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应用”牌照,是自动驾驶在国内向商业化迈进的第一步。但“示范应用”仍只是“预商业化”的过渡阶段。

而武汉颁发的商用牌照则正式拉开国内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大幕。武汉也成为率先在全国迈出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城市。尽管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刚刚揭牌成立,但武汉尝试着“一步到位”,给予企业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此次率先首发商用牌照,足见发展自动驾驶的“雄心”。而这也将成为、滴滴、蔚来、深兰等自动驾驶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在汽车智能化带来的机会下,一场自动驾驶产业争夺战正在中国的城市间打响。众多城市使出浑身解数,给地给钱给,想要抓住这百年一遇的巨大变革。据整理的国内12座城市自动驾驶及测试显示,一线城市及诸多新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在及产业园区上对自动驾驶进行倾斜。

但武汉何以拔得头筹?其实早已布局。位于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是又一个级测试示范区,早在2016年就开始酝酿——当年11月,工信部与湖北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武汉区(汉南区)建设级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多个相关的创新产业园也先后建成。

武汉专门设立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区,2022年即已实现汽车产销105.4万辆,并汇聚了东风汽车总部和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神龙等8大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测试示范区成立后,已吸引30多家企业入驻。

此前武汉市公布消息,未来5年内将投资80亿元,打造汽车+产城融合示范区,并形成从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网联测试、服务金融、智慧数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城市功能。这一系列谋篇布局,使武汉在自动驾驶商业牌照上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9月19日,、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到,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从层面,自动驾驶重视程度也再次提升。而随着武汉此次颁发全球首张自动驾驶牌照,自动驾驶商用化大门已然打开,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市场将会更加热闹。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小编非常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自动驾驶开跑!刚刚,武汉发出全球首张商用牌照,A股又要沸腾了,这些公司已提前布局

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正成为国内一线城市竞争力比拼的焦点,继上海向3家企业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后,武汉也在全国迈出了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9月22日上午,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这就意味着,获牌企业不仅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均规划了自动驾驶专用试验道路,同时发布了优厚的,试图产业、吸引投资。从产业链情况来看,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系统、高精度地图、通信模组等方面正多路推进,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

3家企业获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在武汉市的自动驾驶商用牌照前,在今年7月了由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发布的首批T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总计5张,全部收入囊中。

曾透露,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共计百余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也是国内牌照最多的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能力来自于其Apollo,据介绍,该可帮助企业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相比于,另外两家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企业则低调很多,不过,事实上,海梁科技与深兰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积累同样丰富,其股东方背景深厚。

令津津乐道的一点是,海梁科技早在2022年12月就发布了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据悉,“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是中国未来新能源与智能公交系统(CBSF)示范项目,由深圳巴士集团和海梁科技具体实施。

据查数据显示,海梁科技的主要股东包括广州粤民投智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粤民投智海)、胡剑平、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4.1%、29.4%和9.8%。

粤民投智海的股东可以追溯至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昌都市丛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前者的出资人包括贤丰控股(3.780, -0.22, -5.50%)、盈峰集团、海天集团、美的控股、立白集团等多家广东省内的知名民企;后者的主要股东则是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叶俊英。

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是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持有后者55%的股份。

海梁科技创始人胡剑平在公共交通领域同样经历丰富,曾先后供职于深圳市交通运输会、深圳市地铁集团,并赴担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公交分会负责人。他还曾担任深圳巴士集团董事长。

资料显示,深兰科技则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在智能出行、智能环境及AI CITY等领域广泛布局。其创始人陈海波目前担任深兰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中南大学-深兰科技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第一届专家会。

值得一提的是,深兰科技已完成多轮,其中不乏知名投资机构,如云锋基金、中金资本、绿地控股(6.900, 0.03, 0.44%)等。目前,陈海波持有深兰科技的大部分股权,持股比例达50.39%。

自动驾驶概念股有哪些

自动驾驶产业涉及面广泛,要实现自动驾驶,既要有智慧的车、还要有聪明的路、同样离不开强大的网。从产业链条来看,自动驾驶产业链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

在感知层面,既需要能够感知环境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头,还需要感知车辆自身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决策层面,高精度地图、云、V2X通信、车载等缺一不可;执行层面,包括转向、油门、制动、照明等执行部件与系统,和整车应用。

目前来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执行层有许多积累,通过研发新一代产品进行产品升级;在感知和决策层,国内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参与较少,更多是IT巨头和创业公司在该领域竞争。

上市公司方面,四维图新(16.540, -0.71, -4.12%)(002405)是国内第一家甲级电子地图资质的公司,当前的主要业务板块主要围绕智能驾驶和车联网展开,包括地图业务、车联网业务、汽车电子芯片业务、自动驾驶业务。

市场预计,随着未来自动驾驶场景(L3为起点)的逐步落地,四维图新的高精度地图业务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随着5G的发展,车联网赛道的景气度提升也将带动公司的车联网产品(乘用车和商用车)需求。

中科创达(46.600, -2.85, -5.76%)(300496)则是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基础,并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智能仪表盘、车载通信系统相融合,面向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提供智能驾驶舱产品。截至目前,全球前25位的车企中已有18家同时采用了公司智能驾驶舱产品及 Kanzi�0�3 生态产品。

千方科技(17.940, -0.56, -3.03%)(002373)在2022年与Apollo签署战略合作,共同探索车路协同,基于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开展深度技术合作,打造具备网联能力的自动驾驶车辆,此外还将通过网联式车路协同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环境适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阿里以36亿元入股千方科技,并持股15%,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其后,千方科技与阿里云达成全面深度合作,主要涉及智能交通和边缘计算领域。

德赛西威(30.890, 0.27, 0.88%)(002920)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已有成果落地。一方面,公司的360度环视、全自动泊车、驾驶员行为及身份识别系统等产品均已量产;另一方面,公司的24G毫米波雷达已获订单并于2022年量产,77G毫米波雷达预计2022年达量产状态。

此外,德赛西威还在2022年与英伟达、小鹏汽车签定L3智能驾驶系统合作协议,预计于2022年量产,同时,公司还布局了4.5G、5G通讯技术,并于今年3月收购德国ATBB天线公司,借此布局车联网。

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9月20日收盘,四维图新、中科创达2022年以来的涨幅超过80%,千方科技涨幅超过70%,德赛西威涨幅也在50%以上。

机构看好这些公司

9月19日,、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也重点强调了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可见,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盛证券表示,高精度地图支撑自动驾驶落地。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的落地实现离不开高精度地图的支撑。高精度地图对自动驾驶的决策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前装车载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四维图新、高德、易图通分别以38.55%、31.50%和22.97%占据中国前装车载量市场份额前三位(2022年Q2数据)。

国盛证券认为,预计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汽车智能程度的提升、5G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车路协同设备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自动驾驶将逐级走向成熟。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重点推荐标的是:四维图新、中科创达和千方科技。

实际上,四维图新已经成为券商重点推荐的上市公司。国联证券、华泰证券(19.380, -0.02, -0.10%),招商证券(17.770, 0.02, 0.11%),平安证券不久前都推荐过四维图新。

国联证券表示,公司“数字地图+车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芯片”五位一体,逐步奠定自动驾驶稀缺地位。

华泰证券表示,自动驾驶前景可期,公司营收增速超预期,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表现亮眼。

招商证券则强烈推荐四维图新,称公司是高精度地图龙头,目前处于自动驾驶黄金赛道,高精度地图有望在2022年放量,公司业绩将步入快车道。

平安证券则认为,公司营收平稳增长,自动驾驶领域布局持续深化。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彰显公司对于研发的高度重视。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5.44亿元,同比增长18.59%,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为50.17%。

安信证券则表示看好车联网“智+联”全面升级的新三板公司雷腾软件(430356),称公司已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前瞻性技术储备。车联网业务服务板块,公司通过对已有产品线的深度下探及微创新来拓展新业务线,以产品领先优势。公司是智能行车软件与车联网领域有相对优势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维持高增长。 

(0)
上一篇 2020年1月13日 下午2:43
下一篇 2020年1月13日 下午2: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