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最后更新 : 2020年1月14日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学习过这些古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描绘出一幅多么美丽画面呀。都说滚滚长江东逝水,驾着一叶扁舟。顺着水流飘向远方去。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意境太深奥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读】

诗人立在江边,望着白帆随波而下,船渐行渐远,上面载着诗人的知交孟浩然,最终融进了水天交接的地方。这首本该伤感的送别诗,首联却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景象,这是对友人出游的一番畅想。接着,诗人描绘了迴然不同的另一幅画面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既是眼中景,也是心中情。本诗以乐景开篇,哀景收尾,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 却难掩分别的苦楚。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让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名垂千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名臣范仲淹一袭《岳阳楼记》使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流芳百世;“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代诗人崔颢的一曲《黄鹤楼》让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一举成名。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同属江南三大名楼,唯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誉,更有”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究竟有何风采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

一、地势优越,历史悠久

黄鹤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鼎立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为了堤防蜀汉刘备来犯,于是建造此楼作为瞭望台为观察所用。

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三国时,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地;隋唐时,就趋向于游玩之地;北宋时,曾作为道教的名山胜地,是“八仙过海”中吕洞宾传道修行的道场。据《道藏》言: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


黄鹤楼被传的神乎其神,因此流传了很多有趣的传说,以黄鹤仙人为最。

相传,黄鹄矶上有一家饭店,店主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店家热情招待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道士,一连几天都是分文不取。道士感其恩德,就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然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并对店家说,此鹤你那个帮助你们招揽生意。

从此来观鹤吃饭喝酒的人越来越多,店家生意红红火火。店家生活富裕起来,为了感谢道士,遂在黄鹄矶上修建了黄鹤楼,这位道士也成了人们口中的黄鹤仙人。


如今的黄鹤楼更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是古今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重要观赏楼。

二、人文景观,历代传承

登上这地势优越的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一览无余,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了古人宴请饯别的重要场所。纵览青史,有酒有离别的名胜古迹,都是诗性大发的灵感源泉,黄鹤楼也不例外。

古往今来,有关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都成了黄鹤楼千古流芳的渊源。


最有名的莫过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传诗仙李白去黄鹤楼游玩,本想赋诗一首,但是看见崔颢的题诗不由甘拜下风,感慨地说: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前头!”

遂搁笔停下不写,这也是如今黄鹤楼著名景观“李白搁笔亭”的由来。


严羽曾在《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不过,即使崔颢的《黄鹤楼》难以超越,后人如果想不落窠臼再出新篇很难,但丝毫不妨碍历代文人来黄鹤楼而发的感慨。

就是李白现存一千多首唐诗中,有关黄鹤楼的都不少。著名的有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望黄鹤楼》,《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以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还有《江夏送友人》中也提到了黄鹤楼。


后来李白还依照崔颢的《黄鹤楼》做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单论这首诗十分高明,但自有了《黄鹤楼》,李白的这首诗就没有那么出色了。

由此可见,李白热爱黄鹤楼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当然更加显赫。


关于黄鹤楼还有阎伯理的《黄鹤楼记》,虽不及《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那么有名,但也不失为一篇情辞并茂的好文章。

后来,毛泽东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此时正处于大革命的低潮,他登高望远一吐心曲留下一首《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他不落前人窠臼,凌云之笔一下就触击巅峰,不愧为一代文韬武略的大家!

正因为这些文人墨客的无限咏叹,黄鹤楼之名才能千古流芳。人文景观,才能历代传承,越来越辉煌,无外乎人们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外出远游,转眼冬去春来,到了第二年春天。元丹丘也与友人分别,李白也想回安陆家中。这里距安陆只有百十里路,跨马扬鞭便到。可是忽然有人来报,言说黄鹤楼有很多友人相聚在一块,欲识大诗人尊容,期结蕙兰之好,邀请李白前去。于是李白到了江夏。果然朝见他的宾客很多,其中有安陆的蔡十、廖公、衡阳的戴十五、独孤有邻、薛公、襄阳孟浩然,会稽的储邕、官员张丞祖监等,新朋旧友,大家欢聚在黄鹤楼,或把杯论诗,或饮酒叙离别之情,或谈仙论佛,或言求仕的辛酸等十分投机,屡月不散。


不久蔡十要回安陆家中,特来与李白和众人告别,并且相约李白秋季七月到会稽同游,李白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众贤士赋诗欢送他,李白为之作序。看到蔡十回安陆,使李白油然产生乡思之情,他毕竟离开新婚之家的安陆已经三个春天了。《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


储邕自从与李白游会稽后,近日又西来江夏交游,他在这里与李白游了多日后要去武昌县。唐时的武昌县在江夏东边130里的长江岸上(今鄂城),属鄂州的一个县。李白为友人在黄鹤楼上饯行。他望着万里长江中渺茫的武昌城,想到友人将离去,心情沉郁,再次为他写了著名的《送储邕之武昌》诗:


再说孟浩然从襄阳到江夏,与李白相处多日后,又要到扬州广陵郡去,于是李白又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正是烟花烂熳的阳春三月,是在美景中与友人分别。他这次送友人的情况与一往不同,他不是把故人送上船就扭头回去了,而是一直站在江岸上,眼望着客船慢慢地远去,直到船帆消失在天际的江水中才回去,表现了他对孟浩然无限的依恋之情。


李白这首七绝被称为“妙绝古今”之诗。其艺术特点清朝的沈德潜评论为:“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直言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由此可见,好诗不在于深奥。诗写得深奥,光生字生词先把读者吓到爪哇国去了,谁还晓得你的诗写的啥意思?太白才气凌屈原、司马相如,肚里装的东西很不少,但是写起诗来,却擅长用乐府诗一样的口头语,日常话,不故弄玄虚。


这样读者一见诗,就能了解诗意的十之七八,加之其他修辞的作用,一下子就把读者吸引过来,真是深谙作诗的精妙之法。李白一生与孟浩然相见了两次,而两次写的诗均是上乘之作,故收入清朝的《唐诗三百首》中流传,久盛不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