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很多美景虽不能永久的保存下来,但是可以写下诗句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后回忆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正如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锦瑟”,其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可真是千古绝唱啊,一直被流传至今呢。今天小编给您说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快来一起看看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1张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意思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2、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托。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释义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4、出处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1、赏析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

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锦瑟》你读懂了吗?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李商隐的几首诗,和大家一起分享。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托。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一首,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更是教人读完以后心中一片怅然。这首诗中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对象。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无题诗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这句“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形容两人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但内心却心有灵犀,感情上息息。

这首诗也算可以归类为他为大家所熟知的一首爱情诗,先写了相遇时的情意绵绵,写到最后变成了别后离恨,用词用句而不,情真而不痴癫。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诗,描写了一种孤寂的情景,以及深深的思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短短一句诗,语浅情深,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情。

李商隐的诗总是让人能从中读出作者深切的感情,虽然不是诗中人,但在眼前浮现的一帧帧画面,总是能让人感同身受,他的爱情诗语浅情深,短短两句,就能表现出无穷的情感,他的无题诗也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多数诗句,也都为大家所熟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此念与谁言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托。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传说中锦瑟本有五十根琴弦,后来秦帝嫌其声音密切而悲凉,命人们把琴弦数量折半,化为二十五根,所以流传下来的古琴都是二十五根琴弦。这首诗的开头,李义山仿琵琶女座下青衫湿的江州司马,听着五十根弦做成的古琴,轻拢慢捻抹复挑,悲情像水泡从心底地冒出来,不禁苦笑:为什么面前的这把古琴有五十根琴弦呢,每一根琴弦都隐隐作动,像是提醒自己那逝去的年华。

面对着美丽如锦、无缘无故五十根弦的瑟,李商隐的思绪不禁缓缓流淌起来,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五十年似水流年的追忆:国势衰微,政局,命运如浮萍。壮年已逝,自己早生华发,回想过去的自己,自己像梦蝶的庄周,不知自己化蝶还是蝴蝶化为自己。我与庄周梦蝶又有何区别,似乎还不如庄周,我却连梦蝶的心境也没有了。一切都是迷惘的,人生虚幻无常啊,如暮春时节悲啼的,无限凄凉。拥有珠、玉般的才德又有何用?现在自己的人生已成定局,再无重新来过的可能,现在自己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心如入定的古僧和燃尽的青灯。只是现在偶尔想起当时那种无尽的遗憾,让人惘然若失。

李商隐用其独特的感情体验,留给世人细腻而又深沉的《锦瑟》,读完此诗,一种理想破灭、无限感伤之情溢于胸间。他深刻感悟到了色相俱空、有求皆苦、求不得苦的教真谛。但是他毕竟是平凡之人,明明知道追求幻灭,色相皆空,却走不出世俗的牢笼,不了世俗的禁锢,他依然对理想、青春、爱情有着无眷恋和向往,终于只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于李商隐的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相对于爱情诗、悼亡诗、咏物诗,我更觉得是一首怀才不遇的哀怨诗,整首诗歌,以一种哀怨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作者理想破灭后的迷茫和无助,只有理想的破灭、希望成为绝望后的无助才会如此地深刻、感伤。希望和理想一直是我们不断、奋斗不止的动力,有希望才有永不停息的毅力,当自己满怀希望、意气风发地奋斗后,却发现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这难道不是人生最悲剧的事吗?自己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付出巨大的努力,可是岁月无情、现实残酷,回首过往、面对现实,才发现一切都是迷惘,可惜时光不再,流年已逝,诗人对生活的无助和迷茫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理想破灭、怀才不遇,李商隐面对这一切无可奈何,陷入深深的沉思。自古以来,理想破灭之人、怀才不遇之人都不可胜数,然而命运对他们还是公平的,暂时的郁闷、迷茫,却让他们得以名载史册、流传千古。怀才不遇的人对于人生都有一种深刻的理解,他们经历了或或家庭或历史的洗礼,思想更加深刻,对于世俗看得更加清楚。有人说只有经历了痛苦、失意、无奈和挫折,才能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这也是生命的另一种体验。

在《锦瑟》里,李商隐犹如一位怀才不遇但清高隐逸的诗人,竭力维持着他的尊严,把他人生中的不平和愤懑编织在瑰丽奇绝的意象里,像造了一层烟雾,模糊了自己的真实面容。其实,他也有忍不住的时候,把真实情绪写在另外几首语言通俗洗练的诗歌里,比如《乐游原》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和煦温婉,只是快到尾声,是不是在暗示自己的迟暮呢?“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也是说他的英年已逝,却还未被君王赏识,年少的宏伟志向依然无着。“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忍放花如雪,扑酒旗”,在这儿,李商隐已经和历史上很多文人一样把自己的愁绪埋在酒和里,看似潇洒实则借酒浇愁愁更愁,更加悲哀。

综观中国文学史,大凡诗作流传广泛的多是失意之人。连落第的张继也因一首《枫桥夜泊》名流千古,试想如果那次张继考上了,就不会有这首千古名篇了,甚至连寒山也要销声匿迹了吧。命运就是如此,在一方面亏待了你,就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但是要想收获成功,任何时候都必须先付出,也许会有短暂的失意和失败,甚至是一生的付出,但是命运终究是公平的,命运之神总会青睐努力付出的人,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