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2500个篆书对照表

时间:2020-06-24 19:08:19作者:潇洒女人

导读:

热爱书法,弘扬中华文化,练习书法就是一种良好的爱好习惯。可是你知道大家都喜欢练什么字吗?今天小编分享一下最常用2500个篆书对照表,只要肯坚持练习,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也能写出一手好看的篆书字体。

最常用2500个篆书对照表

常见的十字绣,都是买现成的版样回家加工;家住东方百合园的康宝昌老人,为庆祝扬州建城2500周年,花半年时间创作出10幅“最扬州”的篆书十字绣。10幅十字绣上内容皆是关于扬州的名人诗词,表达了老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3年前爱上十字绣

最爱绣篆体字,专门买书钻研

康宝昌老人今年81岁,扬州电大退休教师,原本是教高等数学的,工作、兴趣爱好都和诗词、刺绣不沾边。他说,3年前,在《扬州晚报》上看到一篇《古稀老人绣出“南水北调”》的文章,受到启发,开始学习绣十字绣。

“我属于自学,没有人教。我的第一幅十字绣是楷书作品,叫《养生心字歌》,一共28句话,我绣了一个多月。”之后,康宝昌又绣了4幅唐诗作品,有徐凝的《忆扬州》、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康老说,这几年,他绣过很多字体的作品,其中最爱的是篆体:“我退休之前在扬州电大教高等数学,对书法没有什么研究,为了绣好篆体,我还专门买了一本《篆书实用字典》。”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上半年,康宝昌绣出了两幅1.2米长、0.75米宽的篆体诗词,一首岳飞的《满江红》和一首苏轼的《念奴娇》。

献礼城庆2500周年

历时半年终完成10幅原创十字绣

去年,扬州城庆2500周年的宣传开始升温,老人看到报纸上的有关报道后,决定创作一组献礼城庆的十字绣作品。从去年8月开始,康宝昌以“祝贺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题,开始了他的十字绣创作。

在康宝昌家,记者看到了康老绣的这10幅篆书作品,其中有7幅是关于扬州的名人诗词,一个朝代选一首,康老告诉记者,这些诗词都是他从一本叫《歌吹月亮城》的书中找来的,有唐朝罗隐的《炀帝陵》、五代李中的《广陵寒食夜》、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南宋杨万里的《皂角林》等。康宝昌说,这10幅十字绣,足足绣了半年,到今年春节才全部绣完。

康宝昌告诉记者,十字绣看似简单,其实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很繁琐:“先要想好一首诗有多少字,要用多长多宽的布,算好尺寸之后再去买。绣之前,要先从背面设计好字的长度和宽度,画好格子,再用红线把格子框起来,之后用彩笔在正面的格印中间点好点,描出字体的形状,才能正式开始绣。”

小针脚,大功夫

“希望能够发挥一些正能量”

康宝昌说,这10幅作品花了他很大的心血。绣十字绣是一项细致活,他每次绣的时候要戴上老花眼镜,力求一针一线都不出错,这对于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

“我每天都要绣三四个小时。最多一天能绣一个半字。”康老告诉记者,10幅作品中,比较小的作品长0.65米、宽0.44米,比较大的,比如元朝陈秀民的《扬州》,长0.78米、宽0.65米,“作品全部绣完之后,还要用洗衣机将上面的彩色水笔印给洗干净,之后再用熨斗熨平。”

康宝昌说,虽然绣十字绣很费时间和精力,但这是他的一项兴趣爱好,以后他也会一直绣下去,这次为庆祝扬州2500周年城庆,绣了这10幅作品,也是想发挥一些正能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美好

常见的十字绣,都是买现成的版样回家加工;家住东方百合园的康宝昌老人,为庆祝扬州建城2500周年,花半年时间创作出10幅“最扬州”的篆书十字绣。10幅十字绣上内容皆是关于扬州的名人诗词,表达了老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3年前爱上十字绣

最爱绣篆体字,专门买书钻研

康宝昌老人今年81岁,扬州电大退休教师,原本是教高等数学的,工作、兴趣爱好都和诗词、刺绣不沾边。他说,3年前,在《扬州晚报》上看到一篇《古稀老人绣出“南水北调”》的文章,受到启发,开始学习绣十字绣。

“我属于自学,没有人教。我的第一幅十字绣是楷书作品,叫《养生心字歌》,一共28句话,我绣了一个多月。”之后,康宝昌又绣了4幅唐诗作品,有徐凝的《忆扬州》、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康老说,这几年,他绣过很多字体的作品,其中最爱的是篆体:“我退休之前在扬州电大教高等数学,对书法没有什么研究,为了绣好篆体,我还专门买了一本《篆书实用字典》。”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上半年,康宝昌绣出了两幅1.2米长、0.75米宽的篆体诗词,一首岳飞的《满江红》和一首苏轼的《念奴娇》。

献礼城庆2500周年

历时半年终完成10幅原创十字绣

去年,扬州城庆2500周年的宣传开始升温,老人看到报纸上的有关报道后,决定创作一组献礼城庆的十字绣作品。从去年8月开始,康宝昌以“祝贺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题,开始了他的十字绣创作。

在康宝昌家,记者看到了康老绣的这10幅篆书作品,其中有7幅是关于扬州的名人诗词,一个朝代选一首,康老告诉记者,这些诗词都是他从一本叫《歌吹月亮城》的书中找来的,有唐朝罗隐的《炀帝陵》、五代李中的《广陵寒食夜》、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南宋杨万里的《皂角林》等。康宝昌说,这10幅十字绣,足足绣了半年,到今年春节才全部绣完。

康宝昌告诉记者,十字绣看似简单,其实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很繁琐:“先要想好一首诗有多少字,要用多长多宽的布,算好尺寸之后再去买。绣之前,要先从背面设计好字的长度和宽度,画好格子,再用红线把格子框起来,之后用彩笔在正面的格印中间点好点,描出字体的形状,才能正式开始绣。”

小针脚,大功夫

“希望能够发挥一些正能量”

康宝昌说,这10幅作品花了他很大的心血。绣十字绣是一项细致活,他每次绣的时候要戴上老花眼镜,力求一针一线都不出错,这对于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

“我每天都要绣三四个小时。最多一天能绣一个半字。”康老告诉记者,10幅作品中,比较小的作品长0.65米、宽0.44米,比较大的,比如元朝陈秀民的《扬州》,长0.78米、宽0.65米,“作品全部绣完之后,还要用洗衣机将上面的彩色水笔印给洗干净,之后再用熨斗熨平。”

康宝昌说,虽然绣十字绣很费时间和精力,但这是他的一项兴趣爱好,以后他也会一直绣下去,这次为庆祝扬州2500周年城庆,绣了这10幅作品,也是想发挥一些正能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美好。

零基础书法学习:开启篆书练习的法门,越早知道越好

当今学习书法,大都以楷书为主,因为我们从小在课本中认识的规范汉字,就是以楷书为标准的。但是汉字历经几千年的不断演变,楷书之前还有各历史阶段不同的书体,作为中国人,也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和学习的,篆书就是其中一种。

作为久远的文字,篆书具有古拙、质朴的风格,从书法意义来讲,有极强的绘画意象之美。篆书的书写相对其它书体来讲并不太难,真正的难在于“识字”,这就是很多书友对篆书学习望而却步的原因。

笔者拙见,文以载道,不识文,就很难融入篆书书法的练习当中。唯有跨过“识篆”这道门槛,对于篆书爱好者来说,才能知字源,晓字理,通笔顺,明笔法,走出“照猫画虎”的尴尬困境。

篆书的学习,一般来讲,临习古碑帖是书法入门的重要手段,诸如小篆学习,基本都是要求从《峄山碑》开始入手,也有直接从清篆当中选一个名家字帖开练。这样下来的结果呢,笔者通过对一些培训班的走访,发现教室里老师给学生解决的基本都是中锋线条、均间对称等笔法和结体的技术环节问题,不明字理,不识字源,临了叫老师写一幅字送我,拟好内容,老师们基本都会翻帖或查询手机进行参照,然后默记书写,这不是有意为难,很多四字一句的通俗句子真的是令其勉为其难,包括媒体上经常看到很多书家给某主席的字挑错,这也是当今篆书学习“依葫芦画瓢”带来的一种常态。

不识字,很难做到胸有成竹,难以做到专注的下笔,势必就会断了“行气”,何谈篆书的书写性呢?

要解决这个难题,打开“识篆”这道大门的钥匙其实早就有了——

那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以下简称《说文部首》)。

《说文解字》编纂完成于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字典,《说文解字》以小篆做字头,隶书做注解,共收录了9353个篆字和1163个先秦文字。这一万余篆书汉字要求我们当代人全部掌握和了解,那实在难于登天。但不管汉字总量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说文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解字》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因此,后人习篆,先入手《说文部首》的研习,或边学边写,是为篆书学习的不二法门。

通过对于540部首的熟悉和积累,仅仅是跨进了篆书的门槛,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部首、单字结合篆书基本笔法加以演练,如直画(横、竖),弧画(上、下、左、右方位),以及螺旋、曲直相连等技巧,这些我们可以通过近代著名书家的作品进行详尽指导,如吴大澂、王福庵等的《说文部首》范品,让我们对篆文的辨识和书写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这一环节,特别类似于武术练习的“扎马步”,绝对不能马虎。

接下来的进阶,理当巩固识篆、写篆量。篆书《千字文》是最合适不过的教材,我们通过1000个不同篆字的理解和书写,加上熟练540部首后的举一反三,综合达到2500个左右的篆文识写能力并不夸张。这数字意味着,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经常通用的识字量,如果有人当面给你求字,你还会心里没底不敢下笔吗?

走到这一步,我们学习的路子才算真正铺开,因为有了识篆写篆的基础,通过《峄山碑》、《泰山石刻》、《三坟记》等古碑走进李斯、李杨冰等名家的内心,仔细阅读和体验他们带来的书写动作和节奏,在练习中完善小篆厚重的文化内涵,从而巩固自己的书法之路,达到自我的完善,往上可逆追籀、金、甲骨,往下可启隶、草、真、行,才能让自己在汉字几千年的时空中任行翱翔。

书法之路,有人说是一条苦路,笔者老话长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觉得学书之路真的好辛苦,不值得,那趁早收了心干点别的,书法学习本是一条修行之路,它带给我们不仅有苦中回甘的付出,更是知识和境界的收获,但前提要找准路子才不会错。

扬州退休教师创作篆书十字绣 耗时半年绣好

石桥社区的康宝昌老人,花费半年时间创作10幅篆书十字绣,内容大多是与扬州有关的诗词,堪称“最扬州”篆书十字绣。康老说,今年扬州迎来建城2500周年,这10幅十字绣作为一份礼物献给城庆。

康老是扬州电大一名退休教师。他说,对十字绣产生兴趣,源于3年前报纸上报道的一位老人绣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碑文的新闻。受到启发,他开始学习绣十字绣。随着扬州2500周年城庆宣传升温,康老决定以“祝贺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题,创作一组献礼城庆的十字绣作品。

唐朝罗隐的《炀帝陵》、五代李中的《广陵寒食夜》、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南宋杨万里的《皂角林》……康老说,这10幅十字绣,足足绣了半年。

毕竟是八旬老人,绣好一幅十字绣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我每天都要绣三四个小时。一天只能绣一个半字。”康老告诉记者,10幅作品中,比较小的作品长0.65米、宽0.44米;比较大的,比如元朝陈秀民的《扬州》,长0.78米、宽0.65米。作品全部绣完之后,还要用洗衣机将上面的彩色水笔印给洗干净,再用熨斗熨平。

石桥社区工作人员近日看完康老的十字绣后,赞不绝口。他们表示要将康老作品拍照冲洗出来,张贴在社区宣传栏处供居民欣赏。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潇洒女人网备案号:皖ICP备16001829号-10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278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