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务处,加强网络管理往往也是教务处一项重要职责。可是你了解学校的网络管理系统吗?今天小编介绍一下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开拓你的眼界。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9月2日,太原师范学院新学年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张惠元发表讲话透露,8月7日,正式复函我省,同意将 “太原师范学院”更名“太原师范大学”,正式列入山西省 “十三五”高校规划调整事项。

张惠元在讲话中强调,从1929年省立师范学院到1999年三校合并组建太原师范学院,再到2023年,太师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过了组建20年、办学90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决定将9月10日定为“校庆日”,以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凝心聚力、开拓前进。同意将“太原师范学院”更名为 “太原师范大学”并列入山西省“十三五”高校规划调整事项。“这是学校实现提升突破创新的重大机遇,我们怎能不倍感振奋、豪情满怀,我们怎能不同心共赴、奋力争先!”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加强教学管系统建设  第1张

太原师范学院院长霍世平表示,全校师生要在校党委的团结带领下,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 “更名大学”“建设博单”为牵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立足岗位,踏实工作,顽强拼搏,乘势而上,奋力谱写太原师范学院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据了解,从学院到更名成为大学,听起来只是两个字的更改,其实背后承载着几代人的毕生愿景。据悉,学校要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有非常严格的条件。比如基础设施、科研水平、仪器设备、实习场所、书等等指标,还有在校人数、研究生比例、学科门类、办学特色等等硬性要求,并不是想改就能改。

更名消息公布后,“榆次大学城”公众号转载了“太原师范学院”更名 “太原师范大学”的相关内容,不到一天时间,阅读量已达7万多次。网友纷纷在文章留言区表示:“这是对学校庆庆最好的礼物。”“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将梦实现。祝母校越来越好!”

学校概况

太原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非师范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1999年3月育部批准,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创立于年代,1988年开高等师范教育;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建国初期,1958年在山西大学堂原址办学;山西省教育学院诞生于年间,1929年在国民师范旧址创建。在各自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它们弦歌不辍、薪火传承,誉满三晋、声名远播,为建设、山西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学校现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884亩,其中办学主体在位于晋中市榆次区高校园区的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约1569亩,建筑面积约55万米。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0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400名,生源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学校组建近二十年来,锐意进取,开拓奋进,育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教学院(系)21个,本科专业55个,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6门省级精品课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开设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等通才教育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实践教学成果。师范专业学生参加“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各学科教学技能大赛多次荣获,行知舞蹈团登上了“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欢会的舞台,行知合唱团多次与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及团体合作演出,一大批学子在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彰显了学校优良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学校现有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优势特色学科,8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1个山西省高校思想工作协同育人中心(培育),2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一个山西省“1331工程”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科学重点研究,1个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近三年,学校共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和科学基金项目33项,艺术基金项目5项,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39项;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理论类)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获国内授权专利81项。主办有《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教学与管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学术期刊。

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艺术学理论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硕士、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实力明显增强。现有专任教师1016人,包括教授113人,副教授3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5名,硕士生导师331名。教师中享受特殊津贴专家2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1名,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名,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4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4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7名。

对外合作取得进步。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外高校23所,涵盖11个。学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上百人次来校讲学,并选派优秀教师60余人次到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院所访问学习或开展学术。近三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北密歇根大学和意大利罗伦大学等留学深造的本科生已达56人。

附属中学秉承“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敦品励学”的校训,课程不断深入,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素质教育落地生根,中高考成绩名列太原市前茅,锻造出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思变思新、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当前正为强化品牌效应,建成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基础教育领域优质学校而努力。

学校组建以来,始终秉承“崇德、博学、团结、创新”的校训精神,凝炼了“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以“德育为本、实践第一、创新教育”为主要内涵的行知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学校行知文化育人特色鲜明,被全国陶研会授予“全国优秀陶研学校”称号;党建、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连续两次荣获了“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23年获评“山西省文明校园”,获批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试点高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诞生于世纪之交的太原师范学院如同一艘扬帆启航的大船,在世纪首航的波翻浪涌中高歌猛进,执着前行。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资格;2010年开始建设新校区;2013年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同年入驻新校区;2014年正式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23年被山西省学位会、山西省教育厅正式列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2023年9月,学校第二次会科学谋划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为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着力以教师教育为本,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推动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建成特色鲜明、省内前列、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第49届《国韵作文》全国教师培训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全国公司总经理出席开幕式并致词。从“一带一路”谈起,指出在层面,中文教育已经受到足够重视,母语学习已上升到战略层面,中文教育行业发展大势已来。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总经理赵大海先生致开幕词

其次,赵总从两个维度分析了“作文课程为何会成为文化课培训市场的主流”:一是对接现在,满足应试教育教学要求,同时写作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二是对接未来,写作能力已成为个人素养的标志,更是工作中所需基本技能,是我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思维工具。而《国韵作文》课,又被称作“思维训练”课,是对学生思维广度、深度、细腻度的整体性训练。

赵总也强调指出,从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来看,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作文为先锋代表的文化课培训,必将引领培训市场主流,母语学习的热潮即将到达新的高度!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也将引领教培行业,把作文市场做大做强!各个合作校也必将随之发展壮大!

第49届《国韵作文》全国教师培训现场

在参训教师“自我介绍”环节,有教师表示:对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师训”早已有耳闻,此次来参训机会难得,竟然主动“求虐”,希望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教师们“多多”!幽默的背后我们也感受到了参训教师们渴望成长,渴望蜕变的迫切心情!加油吧!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训教师们,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师训”,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

在此,预祝第49届《国韵作文》全国教师培训成功!也希望每一位参训教师5天后都能够“完美升级”!把更好的作文课程带给全国各地的孩子们!

5月22日,《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童正·幼小衔接》教师培训在大连实践隆重开幕!在接下来的五天四夜中,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讲师们将奉上干货满满的课程。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尊重自己前行路上的合作校,更尊重合作校的每一位老师。在这里,大家有展示的机会、有发挥的机会、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机会!在老师们进行自我介绍时,言语中就已充满了对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师训的信任,他们愿意在这里蜕变、成长。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人才培养的最权威、级别专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教指委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非常关键的研究、指导和推动等方面作用。回顾历史,1961年2月,根据处的指示精神,成立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工作小组,下设各专业、各课程教材编审会,负责制定相应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规划,编审、评介有关教材。苏步青、王竹溪、唐敖庆、张维、程守洙、彭等一批著名教授担任了有关会的主任。后,恢复设置教材编审会,着力解决相关专业教材短缺的问题。1990年,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后,原教委决定将教材编审会改建为教学指导会,并于12月下发《关于高等学校理科教材编审会改建为高等学校理科学科教学指导会有关事项的通知》(教高〔1990〕026号)。至今,教指委已历经多届,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凝聚了教指委的智慧和贡献。当选为教指委,是对各位专家学识能力的高度认可,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一种“接过历史接力棒”的责任,必须担负起培养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源源不断青春力量的时代使命。当然更是挑战,如何答好这个卷,对各位是大考。

今天,2023-2023年高等学校教学指导会正式成立。新一届教指委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最大,共5550人,涵盖各省市区(含港澳);二是覆盖最全,共有151个教指委,包括111个教指委(2个综合类、109个专业类或课程类)和40个分教指委;三是水平高,有教学名师124人、院士103人、长江学者308人等。教指委集中了高等教育方方面面最权威的专家,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是大专家、真专家、好专家,是高等教育的精英团。

一、全面深刻精准把握高教形势

从教育自身发展看,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2023年,全国各类高校2631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7%,正在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形成历史汇,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教育内在发展的大逻辑和发展的大逻辑都对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国内形势看,党于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性、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

“三个重要节点”:

一是到2023年,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

关键期

;二是到2035年,是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进界第一方阵前列的

决胜期

;三是到本世纪中叶,是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

达成期

。这是中国教育的“新三步走”战略。可以说,高等教育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战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引领力量。

学深悟透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各位教指委的第一门功课,是做好教指委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教指委的各位专家要读好、修好、上好这门基础课、专业课、核心课。概括来讲,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重点体现在“六个新”:

一是新判断。

总在会上提出“两个事关”“三个决定”“两个大计”“九个坚持”,即教育事关发展、事关未来;教育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影响甚至决定着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复兴与崛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育队伍作为基础工作。

二是新表述。

主要体现在,把“劳”纳入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人,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把凝聚人心、完善人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作为教育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提出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六个下功夫”。

三是新要求。

对教育提出了“塑造灵、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新要求;对校长提出了“视办好学校为天大事业的使命感”的新要求。

四是新举措。

着眼于我国教育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提出要扭转的教育评价导向、激发学校教育事业的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等。

五是新加强。

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门的要加强钻研教育,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总还强调思想工作绝不能单纯一条线,不能跟专业教育搞成两张皮,要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教育跟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六是新应对。

要直面“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双重压力,“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双重任务,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的创造力”的理念。高校要担当起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

从形势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显示,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卓越的看家本领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回归本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

美国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讲“回归本科教育、重塑本科教育”。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发布了《重塑本科教育:美究型大学发展蓝图》(1998)和《重塑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2001)。两份报告引起了美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强烈关注,对本科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英国已经从战略层面“回归”教学,英国高教界掀起了新一轮围绕教学质量的重大。2023年5月,英国发布了名为“知识经济体的成功——教学卓越、流动及学生选择”的《英国高等教育》。专门提出教学卓越框架,高度重视卓越教学,重点强调四件事:一是从2023-2023学年起实施教学卓越框架,围绕以学生为核心来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建立教学与研究具有平等地位的文化;三是根据学生的退学率、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对高校进行“金银铜”排名(如果不在榜上就不能涨学费);四是强调专业教学,高校专业(Program)教学应激发所有学生的全部潜能,促进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就业。

哈、斯坦福、MIT等超一流大学纷纷回归本科教育,启动本科教学。斯坦福大学发布了《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报告》《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等,约翰·亨尼斯校长在本科教育报告中说: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伟大的教学与研究型大学,要像对待科研一样重视与支持教学,这不仅可能,而且很重要!以前关于本科教育的讨论都陷入了“把教育局限于如何重新安排船上的座椅,而不是对轮船的航向进行深思熟虑的讨论”的误区,新一轮本科教育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指向大学应该教什么,也要关注大学应该怎么教;也要关注学生应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MIT发布了《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未来》(2014)、《高等教育的催化剂》(2023),拉斐尔·莱夫校长强调:高等教育到达了一个转折点,我们必须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单个的变革主体是不够的,必须让全体教师、大学的高级管理层、学科和专业负责人、科研团队都参与进来。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讨论(与同伴和专家)、跨学科思维、自学和掌握学习。哈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写的《失去灵的卓越》一书,深刻反思哈大学一度忽视了本科教育,是失去了灵的卓越。

经合(OECD)近年推出的AHELO项目(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项目),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对本科生在毕业时掌握的学习成果(“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评价,从而为高校改进教学提供服务,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教学和质量评估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协议(Washington Accord)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开展实质等效(Substantial equivalence)专业认证,推动工程教育。欧盟的Tuning项目强调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教科文(UNESCO)、高等教育质量保障(INQAAHE)、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APQN)等也将质量作为核心,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等。

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

。我们要发展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是世界水平上的。如果不能站在一个上,讲就失去了意义;没有可比较质量的特色,不是真正的特色。我们的目标是

理念同频共振、质量实质等效、和而不同

,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做到“更、更中国”。

二、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目前,全国本科教育共有92个专业类、630种专业、56818个专业点,开展本科教育的高校有1243所,在校本科生1648.6万,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供给体系,专业齐全、类型多样、区域匹配。

如果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了人才培养为本,那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则强调了本科教育是根。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是40年来首次召开,14个部委和16个相关司局密切合作,31个省教育厅和生产建设教育局、150所部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地方和民办高校一把手现场参会,1200多所本科高校和教师代表5.2万人同步参加会议。会议形成了一个纲领性讲话,一个战略性意见和一组领跑计划,其阵势、成果、影响前所未有。正如宝生部长所指出的,“

这次会议把握住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把握住了普遍的心理期盼,确定了本科教育的基本方针、发展路径和重要举措,是可以写入教育史的会

。”

“一个纲领性讲话”

即部长代表部党组作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三律八项注意”,即“三个不合格”和“八个首先”。“三个不合格”是指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八个首先”是指高校的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的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一个战略性意见”

即《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落实好这个文件,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高校应从做好“八个一”着手,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人;坚持一个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突出一个基础地位,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强化一个基本抓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打造一支育人队伍,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完善一套协同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建设,强化科教协同,深化合作;下好一步“先手棋”,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一流质量文化,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使之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

“一组领跑计划”

即“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为目标,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全面服务于竞争力中国、健康中国、幸福中国、法治中国、形象中国、教育中国、科学中国建设,这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施工方案,目前已全部正式发布。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扑面而来,将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重塑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方式,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本科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在创新发展中把握“十个新”。

一是新名称呼应了新要求新期待

1998年和2004年,分别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从“本科教学”到“本科教育”,深刻反映出形势发展了、认识深化了、内涵拓展了、地位更高了。教学是一条线,教育是一个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并将思想工作体系贯通其中。高校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都要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

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遵循

。2023年,部长在武汉召开高等教育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四个回归”的理念。新时代新形势,和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本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坚持把“四个回归”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

回归常识,

学生要刻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

回归本分,

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

回归初心,

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人,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

回归梦想,

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教育强国梦。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做强,而是把做强,回归梦想要落实到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

三是“六卓越一拔尖”新计划

。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打造覆盖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领跑计划,以“拓围、增量、提质、创新”为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

四是内涵式发展新认识。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任务。内涵式发展要实现五个“有”:

有灵的质量提高,

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大学”是失去了灵的卓越,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学科”是忘记了根本的一流。

有方向的水平提升,

要把培养建设者和人作为内涵式发展的方向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我国制度、立志为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有坐标的内涵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进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舞台是世界舞台、坐标是坐标、格局是全球格局,不仅要参与竞争,还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参与高等教育标准制定。

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

,按照所要求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双一流”建设的,有方面的要求,但更多的是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等。

有引领的标杆大学

,探索建设一批新时代标杆大学,树立标杆、办学标杆、育人标杆、队伍标杆,成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高地、重大科学技术研发的、新时代中国文化创造弘扬传播的策源地,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有着广泛影响力、重要塑造力和典型代表性。标杆大学要发挥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奋进的标杆、学习的样板。

五是一流本科建设新路径

。目前,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包括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机制导向问题等,建设一流本科,必须做到“五个一点”:

内涵更深一点。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着力推动课堂,着力建好质量文化。

领跑更快一点。

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公平更高一点。

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有质量的公平,不是东部的复制版,更不是东部的低级版;是中西部的升级版、更是中西部的优化版;不是眼睛向东,是眼睛向西南、眼睛向西北,是眼睛向外;要对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成为区域发展离不开、靠得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变轨超车更坚定一点。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要加大力度促进更多教师建好慕课、用好慕课,推进更多学生学好慕课,真正让学生受益。要加大慕课共享力度,把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和边远地区薄弱高校。

创新发展更紧迫一点。

创新决胜未来,关乎国运。教育是“慢变量”,具有滞后性。高等教育天生是不成熟的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以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勇气,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创新。

六是变轨超车新概念。

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互联网+”了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性变化。“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要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实现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变轨超车”,推动在线课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创新教育形态、丰富教学、重塑教学流程;推进教学管理系统现代化,优化管理手段。

七是若干“双万”新举措

。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抓手,建设1万个(约占本科专业点的20%)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全力唱响“三个一流”主旋律,引导高校回归育人本质、追求质量卓越。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到2023年,认定3000门精品在线课程、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推出1万门级一流精品课程。同时,推动各省市区因地制宜建设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以此推动优质课程的和有效利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万人计划”、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十万计划”、工科大学生实习“百万计划”等。

八是“西三角”新布局。

根据主体功能区,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与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的布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形口、经济和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格局,探索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以成都-西安-兰州和重庆-成都-西安两个“西三角”为战略支点,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区域内高水平大学为发展龙头,引领带动推进西北和西南地区高等教育集群整体发展,发挥“集聚-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内高校提升整体实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力。

九是本科教育新理念。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本科教育要突出三大理念:

学生中心。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使教学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

产出导向。

强育的“产出”质量,也就是毕业生离校时具备了什么能力,能干什么、会做什么。

持续改进。

有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够持续改进,是一所学校成熟和负责的表现。要建立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敏捷响应-有效改进”的质量改进循环机制。

十是高等教育新学理。

自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开始,在长达930年的时间里,大学的根本任务始终是人才培养。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将科学研究列为大学第二职能,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将服务作为大学的第三职能。无论高等教育职能如何演变,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从未改变、从未动摇。科学研究、服务等都是第二、第三衍生职能,都要服务于服从于人才培养这个第一职能和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以本为本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要成就伟大的教育,教育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

。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以习新时代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新工科

是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的“先手棋”,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竞争力和硬实力呼唤新工科。加强新工科建设,要着眼“新的工科”和“工科的新要求”,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前瞻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提升硬实力。部长指出:新工科这个词已经成为高教领域的热词,这个口号已经叫响了,得到了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在上产生了影响。下一步要深入推进,把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建设这些问题解决好,打造好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医学教育一手连着昌盛和富强的健康中国,一手连着中华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教育强国,医学教育的可以概括为三个“大”: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加强

新医科

建设,一是理念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三是专业新,医工理文融通,对原有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加强

新农科

建设,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加快布局涉农新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加强

新文科

建设,把握新时代哲学的新要求,培育新时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科学家,推动哲学科学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科学的中国学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制造强国等战略,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以加入工程教育“协议”为契机,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服务竞争力中国建设。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要树立大健康理念,立足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加快现有医学专业的升级,推动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新兴医学专业,加快新医科建设,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农科建设,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培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卓越农林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服务幸福中国建设。

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要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健全法学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双向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的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切实增强学生法学素养,培养德法兼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法治中国建设。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深化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形象中国建设。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要深化协同育人,贯通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建设一批省级统筹,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实验区,培养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服务教育中国建设。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是培养仰望星空者的计划,是培养理、文未来领跑者的计划,是培养创造“科学春天”的计划,是播种10000颗未来火种的计划,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吹响的最动人的冲锋号,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计划!要加强使命驱动、引领、科教融合、合作,加快建立自然科学和哲学科学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未来科学家和思想家。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增加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哲学科学基础学科。1.0版的千人计划升级为2.0版的万人计划,探索书院制,搭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探索建立本研衔接的培养、招生考试及配套制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

是新时期大学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是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的新,是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的新经验。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领跑世界,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中国“双创”理念写合国决议,毕业生创业率已超过3%,是发达1.6%的两倍。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强亲自提议举办,自2023年以来,四届大赛累计有490万名大学生、119万个团队参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赛。2023年8月15日,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子把激昂的青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第四届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经过七个月的校赛、省赛、国赛,共有265万名大学生、64万个团队参赛,超过前三届总和,来自50个和地区的700余支团队同台竞技,全球上万名师生和行业企业、投资机构代表共聚总决赛现场,被国内外媒体誉为惊艳非凡的空前盛会。电视台新闻联播2次专题报道,刊发大赛新闻通稿,日报、头版报道大赛并刊发评论员文章,累计有30多家媒体对大赛盛况进行深度报道。客户端、网等级新媒体播发的大赛累计点击量达数千万人次。大赛已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

中国慕课

正在领跑世界。我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世界慕课大国。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8100门,500余门慕课登录著名课程,高校学生和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1.4亿人次,超过4300万余人次大学生慕课学分,2023年西部高校选用慕课达到8600门次。研发全球首个虚拟实验教学项目集中展示,首批认定了105个虚拟实验教学项目,计划到2023年认定1000个,实现“网上做实验、虚拟做真实验”,高校实践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做不了、做不好、做不到、做不上的难题。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

主攻任务

是全面治理整顿本科教学秩序,

主攻方向

是专业、课程、教师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

突破口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围绕一流专业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动“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全面建设,实现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目标。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要淘汰“水课”,打造水准、领先的“金课”,强化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

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办“快乐”的大学!一部分学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

(一个礼拜大醉1-2次,一个礼拜五天睡到自然醒,把午饭当早饭,这样醉、这样睡的“醉生梦死”)

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教师

(不是极少数)

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

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学校

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力投入不足、配置不足

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当前,本科教育可以说是

局面喜人、使命催人。

各省市区、各高校闻风而动、同频共舞,重视本科、研究本科、倾斜本科、推动本科。教指委要把点起的火烧旺,加大力度、热度、追求效度,形成振兴本科的压倒性态势,让一流本科建设深入人心,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习惯、质量文化。

三、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

新一届教指委的是:

参谋部、团、指导组、推动队

,任务是

六个一流

: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认证、一流人才,要让教指委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用起来,成为真正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专家队伍。可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特别要发挥四个方面作用:

一是发挥参谋部作用。

教指委是、最权威、最专业的教学专家,教指委主任要做好各专业类人才培养的“参谋长”,做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守望者”。

二是发挥权威团作用。

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历史新拐点,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简单的跟随模仿型发展肯定不行了,经验型发展也肯定不灵了,理论指导型发展必须提到议事日程。省厅、学校、院系的措施、方案、计划、文件、必须精准发力。需要教指委承担起团的作用,系统研究高等教育战略思想、发展理念、重大、标准方法技术,重点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构建新时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

三是发挥战斗指导组作用。

我们有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高等教育系统,要保证理念新、标准高、办法实,保证走得好、跑得快、飞得高,教指委要在教学评价、实践教学、专业设置、对口支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工程训练等方面敢啃硬骨头,担当教育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者。

四是发挥一线推动队作用。

教指委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专业认证等工作中担当核心骨干。

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完成了十件工作:一是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二是发布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首个标准;三是公布首批“精品在线课程”;四是加大专业供给侧结构度;五是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六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七是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和省赛;八是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九是启动虚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十是建立高等省司处联席会议机制。

今年下半年,我们梳理了需要集中精力做好的十项重要工作:一是全面治理整顿本科教育秩序;二是组建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会;三是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四是做好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五是开好应用型本科高校工作推进大会;六是开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推进会;七是举办中国慕课大会;八是开好直属高校工作会;九是全面启动专业质量认证工作;十是开展新时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有高招、奇招、妙招。

抓好关键一招

:全面振兴本科,让本科教育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抓好创新一招

: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思政、创新两大课堂。

抓好战略一招

:开展新时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推出中国方案。

章程是教指委开展工作的“根本”,明确了教指委的、任务和机制。我们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体会议制度、议决制度、工作报告制度、文件和活动审批制度、届中调整机制等。特别是届中调整机制,对于不适合不积极不情愿的专家,要进行调整。

历史证明,当处于生死存亡的动荡时期,教育不能;现实证明,当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够兴国;未来证明,当处于伟大复兴的跃升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2006年,世界一流大学开始回归本科教育;2023年,中国开启了“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新征程,吹响了中国大学再出发的集结号。大学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大学的良心是潜心教书育人!高等学校要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这个核心点,做好天职事、干好良心活!希望教指委的各位专家能够发挥好研究、指导、评估、服务作用,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撑。高教司是教指委的驻京办事处,教指委是高教司的核心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