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超过24小时打有用吗 伤口包裹的越严实风险越大

时间:2019-11-02 18:02:33作者:潇洒女人

导读:

大家都听过破伤风,可是大家知道破伤风怎么回事吗?破伤风超过24小时打有用吗?伤口感染千万要警惕破伤风,一旦伤口恶化,其后果不堪设想。很多人总以为那都是破外伤没有什么大不了,没想到破伤风会给身体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破伤风超过24小时打有用吗

“破伤风”是不是伤口受风造成的?什么情况下才要打破伤风针呢?

破伤风当然不是伤口“受风”,如果被带有破伤风梭菌的铁器扎伤后,伤口包的越严实,不仅不能预防,可能结果会更严重!

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或者破伤风毒素经过人体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不断进行复制或者繁殖,并不断的释放毒素,进而导致人体平滑肌不断收缩,肌肉不断痉挛,遇到光或者声音肌肉痉挛就会加重,最终引起人体全身肌肉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

人体感染破伤风毒素后,潜伏期通常为7~8天,最短仅有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或数年。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由于破伤风毒素在我们周围很多缺氧的地方都能生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小心,一但不小心被某种利器(比如木棍、玻璃渣、石头、生锈的刀子、钉子等)刺伤或者扎伤最好要立即去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者每年接种一次破伤风疫苗(对于高危人群),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如何预防破伤风?

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清水把伤口外面的泥、血块等冲洗干净,经过消毒处理后,包扎。对于伤口较深并且有感染的,必须彻底清创,用双氧水冲洗,消毒后下引流条,开放伤口,不能缝合。积极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对症治疗。

男子被木刺扎伤险些丧命,看看感染破伤风的风险你都知道哪些

一张姓男子在马路上走路,左脚不小心被路边堆放的毛竹绊了一个趔趄,毛竹上的一根刺扎进了他的脚踝,本就是一个很小的伤口,所以并没有引起张先生的注意,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伤口,险些要了张先生的命。在突然出现张嘴困难、四肢抽筋乃至全身僵直的症状以后,张先生被确诊染上了破伤风,随后在同济医院特诊科为他设置的暗房里,与死神搏斗四十天后,张先生才侥幸脱险。

福建莆田出生一女婴,在出生六天后生命就戛然而止,而夺走她生命的罪魁祸首,却是出生那天,父亲张某买来剪断她脐带的剪刀,由于剪刀消毒不彻底,女婴在断脐之后患上破伤风,最终导致了女婴的死亡。

女婴的父母在福建莆田打工,本打算第二天将妻子送到医院待产,不料妻子突然腹痛,之后就在家自然分娩了,老张花8元钱从住处附近的杂货店买来剪刀,还用水煮了近半小时,之后才用这把剪刀将脐带剪断,可这并没有预防了破伤风感染的风险,女婴最终于出生后第六天发病死亡。

其实,后者只是一个特例,目前在家待产或土法接生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对于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即使在医院出生,破伤风的预防也是在计划免疫之内。

破伤风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引起的感染呢?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这个预防意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引起的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属于厌氧菌。

从以上两个病例可以看出,破伤风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灰尘、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均可发现破伤风杆菌的存在。其侵入人体的途径,最常见的是外伤、烧烫伤,不洁接生等。感染破伤风后,起产生的外毒素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以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呼吸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

即使经过综合措施积极治疗,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可达到30-50%,而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后经抢救治疗死亡率仍可达到70%以上。

由于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所以,普通的皮肤擦伤等浅表性的伤口一般不会引起破伤风感染,而对于较深的伤口,无论破口大小,都应该积极处理并防范破伤风感染,所以,像树枝、铁钉、毛竹等扎伤时,虽然伤口小,但却容易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缺氧空间,为破伤风的感染提供及了机会,这时,及时的消毒处理,双氧水冲洗等,能大大降低破伤风感染的风险。

目前我国对于破伤风的预防为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就是主动免疫,是指将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措施,特点是起效慢,但免疫时间长。一般连续注射三剂以后,100%能够产生保护性抗体。新生儿接种即属于一级预防,作为计划免疫,出生后必须连续注射3剂百白破疫苗,按照北京市免疫接种程序,第三个月注射第1剂,以后每隔1个月注射1剂。18个月时加强免疫1次,6岁时改为注射白破二联制剂加强免疫1次,抗体可以维持10年。

二级预防即被动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等,使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目前常用的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和短期内的应急预防。

临床上,外伤病人特别是伤口深且有污染的患者,发生破伤风的危险性最大,因此,在正确处理伤口后,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于破伤风抗毒素的接种时限,一般24小时内接种最为有利,很多临床医生也都在遵循这一规则,甚至超过24小时拒绝接种,其实这是不正确的。24小时并非一个绝对的红线,破伤风的发病潜伏期为6-12小时,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的24小时甚至更晚,都能起到预防作用,即使真的感染了破伤风发病,延迟的接种也能有效减轻发病的严重程度。所以临床上虽然强调尽早应用,但不可以把这个时间作为一个教条。

另外,在预防破伤风时,也要避免过度免疫,对于伤口较浅表,污染并不重者,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应用被动免疫,毕竟作为生物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的过敏率也不容忽视。

所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预防破伤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污染的、较深的破损伤口,如生锈的铁钉、虽小但深的木刺刺伤、面积小但深的烧伤,一旦出现这些状况,不可以盲目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并根据伤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以防不测。

意外受伤后究竟要不要打破伤风针?

受伤之后,要不要打“破伤风针”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觉得,小小伤口何必紧张?但是您知道吗,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破伤风,而生活中最常见的破伤风,就是因为伤口处理不当造成的。由此可见,破伤风离我们并不遥远!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流行病学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粪便和土壤中,可通过灰尘或直接污染伤口(开放性骨折、深刺伤、挤压伤、战伤、动物咬伤、产道感染等)侵入人体而导致感染,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短于1周的病例,多为重型破伤风。

典型症状

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肌强直的征象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板状,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阵发性肌痉挛是在肌强直基础上发生的,且在痉挛间期肌强直持续存在。相应的征象为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面肌痉挛);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咽肌痉挛);通气困难、发绀、呼吸骤停(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破伤风的病死率仍然可达30%~50%。

什么样的伤口容易得破伤风?

破伤风芽孢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的粪便中,芽孢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在无氧条件下,休眠状态的芽孢就会变成活跃的破伤风杆菌。破伤风并不是一个人传人的疾病,如果致病一定是在局部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比如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的伤口;大面积的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的伤口。

受伤后,如何处理伤口?

破伤风的治疗难度很大,重在预防,凡开放性伤口均需进行早期彻底的清创,之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里做伤口的清洁消毒,应准备好碘伏和双氧水,碘伏消毒之后,用双氧水充分的冲洗伤口,和空气多接触,在伤口上盖一层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后到医院进行治疗。

如何正确护理?

减少外界刺激,避免光、声、寒冷及精神刺激,减少探视,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传播,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痉挛、抽搐发作时保护患者,使用床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应用合适的牙垫,以防舌咬伤。

按计划规定进行破伤风疫苗注射。

未进行破伤风自动免疫的受伤者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及时彻底清创和处理伤口,能有效防止破伤风细菌的感染和繁殖。

加强营养,轻症患者鼓励发作间歇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症状好转后改半流质等饮食。

受伤了就要打破伤风?三大误区了解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破伤风并不是字面上伤口受风的意思。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引起的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罪魁祸首为破伤风杆菌,为绝对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情况下很容易生长繁殖。

开放性伤口或外伤也不一定会得破伤风,浅表创口及单纯表面擦伤,经过及时清创处理后,就没有必要再打破伤风针进行预防了。若伤口较深,污染较严重,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时就要打破伤风针了。

我们常说的打破伤风针,是通过注射抗破伤风球蛋白获得保护抗体的方式被动免疫,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TAT价格便宜,但是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发生率;TIG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具有使用安全、临床易操作性、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中和毒素作用强等优点。

两种药物各有利弊,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破伤风预防常存在三大误区

一、外伤不管什么情况一律应用破伤风针

浅表创口及单纯表面擦伤,经过及时清创处理后,就没有必要再打破伤风针进行预防了,这样可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破伤风针受伤24小时之内使用才有效

破伤风针应当在受伤后及时注射,越早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超过后仍有注射意义。因为破伤风潜伏期为3天至数周,多数为1-2周,因此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针,都能起到预防作用。虽然临床上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两周内应用破伤风针,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三、用破伤风抗毒素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破伤风针是单纯外源的抗体,维持时间很短,破伤风抗毒素(TAT)保护时间为2-3天左右,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保护时间为2-3周,不能带来人体对破伤风杆菌的持久免疫力。因此,超过这个时间后再次面临感染破伤风杆菌风险,则需要再次注射。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潇洒女人网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